羅澤南怏怏地回來,向李鴻章稟報了事情的全部經過,李鴻章聽完,不禁微微愣了一下.他顯然是沒想到這事會有這樣的演變,他是料到了結局,卻沒料到故事的情節是如此的戲劇化.
不管怎樣,歸根結底,他們想讓湘軍放下武器,解甲歸田的打算,最後只能是落空了,現如今,留給湘軍的只剩下唯一的一條路,而且,是一條不歸路..
想到血戰到底,李鴻章與羅澤南的心中生出一股悲壯之情,按照清軍與湘軍雙方力量之對比,清軍已佔優勢,他們將這種優勢轉化成勝勢也只是時間問題,湘軍最後的結局似已註定而不可扭轉.這難道就是湘軍的歸宿?
昔日之湘軍,那是何等的威風八面,試問,天下間誰人敢攖其鋒?可誰又曾想,這回首之間,湘軍已淪落到了即將被覆滅之地步.滄海變桑田,世間之事,若論前後反差之大,也莫過於此.
李鴻章心中很難受,不僅是因為湘軍如今面臨的嚴峻形勢,也因為他對曾國藩之承諾,那些話猶言在耳,可轉瞬之間,湘軍卻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試問,即使他殺身成仁,若干年之後的陰世,他有何面去見自己的恩師曾國藩,他有負重託啊!
英雄遲暮,總會是感慨良多,何況現在湘軍已處於生死攸頭的時刻,用窮途末路來形容也並不為過,李鴻章等人的心情之複雜,那更是無須贅言.
除了憂心忡忡之外,李鴻章還有更記掛之事,那就是在他前面的幾撥湘楚兄弟,他這一撥,雖然是險象環生,但有他在,至少還可以勉力支撐,但駱秉章,江忠源,劉坤一率領的楚軍怎麼樣了?胡林翼與彭玉麟又如何了?李鴻章更擔心.
聞琴音而知雅意,李鴻章自己都在勉強維持,何況是其他人,李鴻章有點不敢想,但又苦於現如今眾人被清軍分割包圍,訊息互不能通,李鴻章也只有乾著急的份.
但是,李鴻章的擔心並非是多餘的,駱秉章率領下的楚軍之情況確實也不咋地,面對強悍的禁軍毫無休止的進攻,他們與李鴻章的處境是大同小異,處於那種此時嘗可支援但覆滅卻也為時不遠的狀態.
胡林翼與彭玉麟則更為不堪了.
胡林翼與彭玉麟作為清軍主要的突破口,受到了清軍的特別照顧,戰鬥一開始,在清軍的突襲下,他們所部人馬就已經落在了下風,雖然憑藉湘軍的悍勇之力,找回點場子,但大勢卻已然全部被清軍壓制住了.
而在僧格林沁連番強令之下,神策軍更是不要命地向胡與彭二人發起攻擊.湘軍雖是傾盡全力,但防線已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胡與彭二人帶領所有的湘軍兄弟已經拼盡了全力,但奈何,他們上天無門,下地無路,請援已是不可能,即使想投降都難,更別說湘軍不可能,也絕不會幹這種訖降之事.
在幾乎絕望與不屈的廝殺中,第一個被清軍突破的防線是胡林翼率領的第二撥次湘軍,清軍從四面湧入,以兇殘的手段圍殺殘存的湘軍將士.
整體防線被攻破之後,湘軍立刻化整為小隊,幾人或者幾十人組成一小隊,與清軍作戰.清軍則採用相同的策略應對之,但在人員安排上,清軍往往是以一倍甚至幾倍的人數淹沒湘軍的每一個作戰小隊.
如果說,前一階段的攻防大戰依靠的是大家的團隊協作,那從這一刻開始,雙方比拼的則是單兵能力,比誰更強,比誰更狠.
殘酷的搏殺進入了新的階段.
在一對一,或者一對幾的戰鬥中,湘軍往往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他們常常以一己之力連挑清軍多人,上演孤膽破敵的神話,但神話畢竟不是現實,戰力的強悍並不能掩蓋住湘軍與清軍之間綜合實力上的差距.
一個人實力再強大,他也只是一個人,而人的精力都有是限的,精力必定有耗盡的時候,當精力耗盡之後,能擁抱的,也只有死亡了.
強大的湘軍也逃不出這個規律.
在戰鬥中,湘軍一個接一個地被插死,被割喉,被斬頭,被穿胸,甚至是被攔腰截斷,死的悲壯,死的讓人扼腕,死的讓人不忍卒看,但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的死,是值得的,甚至是讓人肅然起敬的,這一點,連清軍自己都不得不承認.
只要看一看每一個戰死的湘軍周圍,看過的人可能都會有所悟,湘軍,究竟是怎樣計程車兵.
在每一個戰死的湘軍周圍,都會有成片倒下的清軍,湘軍固然是最終被斬頭了, 插死了…..但清軍的死法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於比之湘軍有過之而無不及,清軍也有被斬頭的,被插死的,但有很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