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按下黃旭那一頭。
僧格林沁與恭親王在給馮子材下達撤退的命令之後,一直都在徐州苦等這支大軍,可是,他們等啊,等,左等等,右等等,最後等來的不是馮子材的大軍,而是噩耗,馮子材所率之大軍已經全軍盡沒於太平軍之手,就連馮子材本人都已被太平軍生擒了.
聽聞此言,僧格林沁與恭親王二人震驚的是無以復加,他們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這形勢變幻的比他們預料的快得多,如果他們再不果斷採取行動,任由事態的自由發展,可能下一個馮子材,極有可能就變成他們倆了,想到這,二人是不寒而慄.
他們必須要加快行動的步伐了.
當務之急,他們需要再給咸豐皇帝燒一把火,迫使他同意大軍撤退回京師,而這把火,就是馮子材部被滅以及馮子材被擒之事,他們相信,只要是咸豐知道了這個訊息,他一定會下令撤軍的,因為,他一定明白,馮子材的這支大軍沒了意味著什麼,那意味著大清的半壁江山都沒了,如果徐州的大軍再不撤退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可能是更加悲慘的結局,所以,咸豐唯一能夠選擇的路就是儘早將剩下的大軍撤回京師,以圖再戰.
最後的結果,果然不出他們所料.
咸豐在接報之後,不僅同意了他們撤退的請求,而且還催促他們撤退的越快越好,咸豐是真的急了,他可不願意僧格林沁將他手裡面的這僅有的一點本錢都給葬送乾淨了,況且,京師也需要重兵防守,所以,讓僧格林沁與恭親王率軍撤回京師是咸豐最急切之事.
接到咸豐撤退詔書的那一刻,恭親王與僧格林沁都鬆了一口氣.
隨後的撤退是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進行的,當太平軍發現清軍已經撤走之時,徐州已是一座空城.太平軍眾將見此,都是痛罵僧格林沁與恭親王,罵他們比兔子跑的還快.
不過,黃旭到是心知肚明,太平軍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清軍主力一退,他們就可以長軀直入,直達清廷京師,而僧格林沁與恭親王跑與不跑都無關緊要了,因為,只要破了清廷的京師,跑了的還可以再捉回來。
而黃旭在率軍進入徐州城之後,只是稍做休整,便開始朝前橫掃,他們從棗莊開始,一路朝前挺進,連下多座重鎮,直打到廊坊外圍,他們才停了下來,廊坊是除了京師順天之外,清軍的又一重鎮,是通往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所以,清軍在此處建立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並派駐重兵防守.
黃旭率軍抵達廊坊城外之後,頗費了一番手腳,最後以一萬多人做為代價,才好不容易攻下了廊坊,廊坊一失,通往順天的大門就算是徹底開啟了.
進駐廊坊之後,黃旭一邊令人混入順天,打探順天的情況,一邊命令大軍在廊坊休整,準備等曾國藩的大軍到後,一起合攻順天.
僧格林沁與恭親王在率領清軍主力退回京師以後,全國各地求救的急件如同雪片般飛入了京師,面對這些求救信,僧格林沁與恭親王只能表示無賴,而咸豐也只剩下唉聲嘆氣的份了.
清廷的大片疆土就在他們的默許下,一塊接著一塊地變成了太平天國的囊中之物,最後,他們也只能抱著順天一座孤城苟延殘喘.
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咸豐皇帝在他的御書房召開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討論的核心內容就是,大清將何去何從.
會議的主角就三個人,咸豐,恭親王,僧格林沁。
“恭親王,你是皇叔,你說說,咱們應該怎麼辦?”滿臉疲倦的咸豐,第一個問起了恭親王奕欣.
自從大軍撤出徐州之後,咸豐就再也沒有睡過一次好覺,發生了這樣的事,他還能睡得著嗎,如果他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睡的著的話,那隻能說,他著實令人佩服.
“皇上,除了死戰到底,並無他法.”恭親王看上去蒼老了不少,說話的聲音也變了很多,蒼桑了很多.
“死戰?如何死戰法,恭親王能不能說的再清楚一點?”咸豐皺了皺眉頭,對恭親王的回答顯然是不太滿意.
“具體如何死戰法,這可得問僧王爺,他是大軍統帥.”恭親王可不是笨蛋,不能說的話,他是不會說的,所以,這桃子還得撂給僧格林沁.
咸豐雖然有點不滿意,但恭親王的話確實毫無漏洞可言,合情合理,所以,他只能將目光對準僧格林沁了,以求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僧格林沁在心中暗罵了一句恭親王,他覺得這恭親王也太不夠意思了,這種時候將自己推出來,那不是有心看自己的笑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