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反覆的辯論和艱苦的談判,1881年2月,曾紀澤與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和布策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改定陸路通商章程》,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沙俄歸還中國伊犁地區,帖克斯河流域不再割讓,但伊犁西部霍爾果斯河以西本屬於中國領土的土地被沙俄佔去;齋桑湖以東一帶,中俄邊界兩國派員勘改,所有尚未設界碑的中俄各段邊界都要派員勘定,安設界碑。
二、賠款增至900萬盧布(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
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貿易,改“均不納費”為“暫不納稅”。
四、俄商只能到嘉峪關,免去到西安、漢口通商,僅許於肅州(甘肅嘉峪關市)和吐魯番兩地增設領事。
五、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其便”。 後來,沙俄利用這一條款,在1881到1884年間共擄去中國邊民十萬多人。
這個條約和《裡瓦吉亞條約》相比,除賠款增加了400萬盧布外,在領土、界務和商務方面,中國都爭回了部分主權。但《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沙俄根據修改南、北疆邊界的約定,於光緒八年到十年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科塔界約、塔爾巴哈臺西南界約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等5個勘界議定書,分段勘定了中俄西段邊界。在這個過程中,沙俄又蠶食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有爭議的領土。
《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的第二年,清軍進駐伊犁。
伊犁談判,算是晚清外交史上的一次小勝,當然,這和左宗棠的軍事後盾有很大關係,正因為清軍不惜以俄國兵戎相見,才為外交贏得了主動,不然,任你口吐蓮花,舌辯群雄,恐怕也無濟於事。
阿古柏之亂和沙俄侵佔伊犁的事件讓清政府意識到,如果不加強控制的話,新疆很有可能會被列強侵奪。後來,平定阿古柏之亂的前軍主將劉錦棠提出,新疆設立巡撫駐烏魯木齊,受陝甘總督節制;下設鎮迪、阿克蘇、喀什噶爾三道,分別轄治哈密至烏蘇的天山山脈一帶、焉耆至烏什的天山南麓一帶和喀什噶爾至和田的崑崙山北麓一帶;伊犁仍設將軍,只管伊犁塔城邊防,不再總統全疆軍務。清政府後來批准了這一方案,劉錦棠被朝廷簡派為第一任新疆巡撫。
新疆設立行省後,清政府也放鬆了對內地人民遷居新疆的種種限制。為了吸引更多的無地農民到新疆,加快新疆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劉錦棠修改了以往的屯田辦法並制定新的招商引資政策,規定兩名男丁為一戶,給地六十畝,屯民初到時貸給八個月的口糧及三石籽種,借給七十三兩銀子作為置辦農具、牛隻等費用;頭一年歸還一半,第二年還清,第三年徵收額定田賦的一半,第四年起徵收全疆田賦。
同時,劉錦棠還諮照內地各省督撫,歡迎貧苦無地農民來新疆開荒種地。在劉錦棠的鼓勵下,內地很多農民紛紛移居新疆。這些移民屯田的辦法,既穩固了西北邊疆,又減輕了內地的人口壓力,同時,也減少了內地農民起義的機率,在不破壞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移民新疆屯墾在當時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伊犁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悠久的歷史變遷和民族的遷徙,創造了伊犁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和濃郁獨特的草原文化,並形成的眾多名勝古蹟如原始時代的石刻巖畫、塞人和突厥時期的古墓葬群、元代和清代的古城遺址等,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諸多景點,都吸引了眾多遊人前去探訪。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3.5、了卻恩怨,中俄領土止爭端
就在阿古柏覆滅前,沙俄於1876年滅了浩罕國,將邊界延伸至帕米爾北界。
帕米爾高原,位於新疆南部,乃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的交匯處。此地山巒起伏,高峰處常年白雪皚皚,乃世界之高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時,曾追擊叛軍至此,並在蘇滿塔什立下《平定西部勒銘伊西洱庫爾淖爾碑》,上有乾隆帝御筆撰文,乃我國對帕米爾擁有主權之鐵證。
1885年,沙俄已將中亞地區盡收囊中,並與英國劃定阿富汗地區的邊界。南侵之路終結後,俄國人改為東向,並派遣探險隊將我立碑偷偷移走,可謂是“做賊心虛”。隨後,俄國人又炮製了“帕米爾乃浩罕遺產”之謬論,妄圖強佔該地。1892年,俄國不顧清軍在此已增設哨所而大舉南侵強佔了我薩雷闊勒嶺以西兩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