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高興地說:“我料到你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的。”
王震豪邁地說:“新疆是我們的國土,我們不去,還要我們手中的槍幹什麼?我們還叫什麼革命者?”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當時寫下了戰鬥的詩篇:白雪罩祁連,烏雲蓋山巔。草原秋風狂,凱歌進新疆。
1949年6月,王震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參加扶眉戰役進軍甘肅,解放天水、臨挑、臨夏,奪取西寧,解放青海。9月,王震率部翻越冰雪覆蓋、高寒缺氧的祁連山,直插河西重鎮張掖、酒泉,逼近新疆大門,對促使新疆和平起義,起了決定性作用。隨後,王震率部進駐新疆全境,將紅旗插遍了天山南北。
1954年10月,新疆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釋出命令,由王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兵團的大部、陶峙嶽率部起義改編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的全部、新疆民族軍的大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當時有人曾對設立建設兵團持反對意見,特別是對王震率領部隊從事生產有些不解。毛主席只是淡淡一笑:“要相信有創造精神的人。”
提到“有創造精神”,人們自然想到359旅在南泥灣戰鬥的歲月。
那是1941年初,359旅奉命開進南泥灣,守衛延安的南大門,並響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號召:“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在南泥灣開展生產運動。經過兩年的努力,開荒種地30餘萬畝,年產糧900餘萬斤,除全部自給外,每年上繳300萬斤糧,為全軍和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榜樣。王震被陝甘寧邊區選為勞動英雄,359旅被西北局譽為“發展經濟的前鋒”。
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進入80年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難逃撤銷的命運。在兵團撤銷以後,王震出於對維護祖國統一、維護邊境安定團結的大局的考慮,曾寫信給當時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闡述了兵團存在的意義,希望中央考慮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制。在王震的努力下,鄧小平親自批准恢復了生產建設兵團。當時,王震就明確指出:“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軍區的後備軍,是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重要力量。”
1981年8月,王震陪同鄧小平主席到新疆視察工作,並且興致勃勃參觀了石河子墾區。
1991年,王震又以83歲的高齡,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新疆,他對周圍的人深切地說:“我熱愛祖國的新疆,熱愛這裡的各族人民,同這裡的山山水水有著很深的感情,我退休以後要在新疆度過晚年。當我去見馬克思時,我的骨灰也要撒在天山上,永遠成為新疆大地的一粒沙土。”
1991年8月23日下午,王震又對身邊的人說:我在1980年曾經說過,現在我重申,如果去見馬克思,我已委託戰友和親屬將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遠同各族人民守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西北邊疆。
1993年4月4日,王震的骨灰護送至烏魯木齊,新疆黨政軍領導同志一起去迎接。長歌當哭,淚灑邊城,無限悲痛彙集著不盡的思念。
4月5日,王震的英魂飄落九霄,骨灰伴著花瓣撒向巍峨的天山,一支英雄交響樂在新疆遼闊的疆天和廣袤的大地迴響。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43年前,王震率大軍解放新疆、建設新疆;43年後,王震的骨灰遍撒天山南北,撒在這片他流過血、淌過汗的沃土上。王震永遠地同新疆1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連成一體。
舉目天山,一座巍峨高潔的豐碑聳立疆天。
一野十大虎將傳奇……獨臂虎將——上將賀炳炎
獨臂虎將——上將賀炳炎
賀炳炎湖北松滋人,1929年參加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一野第1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17歲的賀炳炎一人一次就逮住了47個俘虜,並順利押回駐地。被人
稱為“賀小龍”
1929年春。
積雪初融,大地復甦。在湖北漁洋河一帶的漁洋關、松木坪、江家灣等地,有一位身體瘦弱、衣衫襤褸、可憐巴巴的少年,跟隨一位面黃肌瘦的兄長,走街串巷,為人打鐵器,換一些食物維持生命。少年無論走到哪裡,頭一件事就是打聽村子裡駐沒駐紅軍。
這個少年就是賀炳炎。
賀炳炎,1913年生。父親賀學文是個靠幫工、背煤為生的窮苦人。賀炳炎的出生給賀家又平添了一分憂愁,多了一口,就多了一份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