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三個字逐漸變成一個特定的稱謂,不僅指一個商人群體,還包括那個群體獨特的精神氣質。日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溫州人”還將成為第一個在世界亮相的中國商人群體。
對於戴潔天來說,他生活的這個城市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吸引著他和其他許多中國人的目光。無數的考察團、訪問團帶著疑問紛至沓來,戴潔天一邊研究全新的溫州,一邊接待無數的訪客。1985年到1987年,每年都有一萬多人來考察,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溫州市政策研究室當時接待的任務很多。很多時候,接待的過程就是一個辯論的過程。人們帶著問題來“挑刺”,戴潔天和他的同事們就依照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向考察者作出報告。
和當年首創包產到戶一樣,做起了生意的溫州人又一次走在了前面,但走在前面就意味著承擔風險。北京師範大學組織的一個到金鄉鎮搞調研的考察團,就讓戴潔天和很多溫州人不安了好一陣子。
考察團來之前就對溫州有一定了解,是帶著問題專門來的。當他們走入企業,與人們座談的時候,一下子發出一二十種表格,每個企業都要填,包括企業僱多少工、有多少資金、多少收入。人們不知道這是要幹什麼,人心惶惶,生怕是來找毛病的。
一個多月時間裡,所有人都懸著一顆心。
但是,即便在最困難的歲月裡,我們都相信:歷史總是向前走的。何況這已經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考察團終於表態,金鄉鎮走的確實不是什麼歪門邪道的致富路,金鄉鎮是靠三分郵票發業務信來聯絡業務的,正所謂“三分郵票闖天下”。考察團發現只要去看金鄉,不分白天黑夜,金鄉人都在勞動。這讓考察團感慨萬千,他們拿出了一面旗,上繡五個大字“敢為天下先”。
這是溫州市第一次得到外來的調查團、考察團的鼓勵,這個表態讓大家終於放心了。戴潔天則認為這是對溫州人的最高褒獎了。
市場經濟破土生長(1)
在溫州每一個普通的早晨,無數的溫州人會從一個叫麻行(hang)的碼頭乘坐渡船往返於甌江兩岸,那裡是很多溫州人財富之旅的起點。近30年前,戴潔天的小兒子陳堅每天都從這個碼頭出發,到對面的銀行上班。
這是一個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戴家全家和親戚朋友都非常高興。大家都覺得終於揚眉吐氣了,可以跟別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了。
辦公室裡的陳堅卻坐不住了,他也想到那個熱鬧的商海中遨遊一番。沒想到,最大的阻力卻來自一向開明的父母。
戴潔天和陳小梅對陳堅下海持堅決反對態度,因為一家人中屬陳堅的工作最好。他的哥哥在一個集體工廠做陶瓷,很苦很累,他的姐姐還在鄉下教書。在這種情況下,陳堅還要下海,家人都覺得不可理解。
對於陳堅的請求,戴潔天感到憂慮。作為父親,他尤其反對陳堅的想法。剛剛從禁錮生活中走出來的他更希望兒子過得平凡安穩一些。作為一個思想的先行者,戴潔天在兒子的下海問題上表現得有些保守。
憐子如何不丈夫,也許天下的父母都一樣吧。但是,戴潔天沒有意識到,兒子身上同樣流淌著開拓者的血液。
陳堅更希望生活多一些挑戰。倔強的陳堅和當時的許多溫州人一樣,搞起了自己的第二職業。他和哥哥辦了一個鞋廠,每個星期都要騎著摩托車去進貨,平常一下班還要去進鞋料、釘等輔助材料。
後來,陳堅還做了個“小生意”——出生紀念幣,用180噸的液壓機壓出8厘米直徑大小的銅片,送到各地婦產科醫院,在小嬰兒出生以後,每個紀念幣打上小嬰兒的出生年月和姓名,賣給父母們。就是這麼個小點子讓陳堅賺了不少錢,有十幾萬。
就在這個過程中,陳堅體會到了自己和無數溫州人一樣,有著同樣的氣質。“首先我覺得溫州人非常吃苦耐勞,就如大家所說的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這種人大有人在,真的大有人在。因為溫州沒有什麼資源,地域又小,人口又多,也不是什麼出達官顯貴的地方,幾乎每個溫州老闆都是平民出身,所以大家都是想怎麼樣很勤勞地把第一桶金先賺回來。溫州人的特點,一個是吃苦耐勞,另外一個很講信用,又願意幫人,因為他在幫助人家的時候又是在幫助自己。”
在此後的風風雨雨中,正是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等品質讓陳堅最終走向了成功。
此時,年過六旬的戴潔天顯得有些矛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