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耵聹過多時會刺激耳道面板的感覺神經末稍,可引起耳道內奇癢,人們常常會用髮夾、火柴棍、毛線針、手指甲等在耳道內亂搗亂挖,以圖一時快感。但稍不小心,會將耳道面板戳傷,引起感染、發炎和癤腫。有時,在挖耳時,突被旁人一碰,還會將耳膜捅破,造成鼓膜外傷、穿孔而繼發化膿性中耳炎。在聚積成團塊狀的耵聹栓塞時有時可將耳道完全堵塞,使外界聲音不容易傳入耳內,造成一時的聽力減退,一旦將耵聹取出,這種暫時的耳聾,又很快的恢復正常。

感覺器官探秘(5)

小的耵聹塊可用耳勺(包括鐵、竹)慢慢取出,大而硬者可用滴耳油、蘇打水、食用植物油等點入軟化,但一定注意勿弄破外耳道面板,以防感染。若是表皮栓時,忌用耵聹軟化法,可用95%酒精點入脫水、或滴入石蠟油使其軟化後,小心取出,但如取時困難,疼痛難忍時,應去醫院耳鼻喉科求治,以免發生意外。

3、耳鳴

耳鳴是因耳內的一個佈滿纖毛的圓形構造即耳蝸功能失調所致。耳蝸功能正常時,來自體外的聲音碰撞鼓膜後,會振動耳內的淋巴液,牽動纖毛。纖毛把聲波轉換成電能,以便腦神經把訊息引向腦部。如果纖毛失去作用,就會耳鳴。耳鳴的人獨自待著時,情況很明顯,而與別人交談時,耳鳴往往會被四周的嘈雜聲蓋住,不太感覺到。

耳蝸旁有三條連在一起、軸心各異的管道稱為前庭迷路。它負責旋轉,特別是提供訊息,讓你知道自己處在何處。它是組成平衡系統的四個零件之一,另外三個是:視覺——協助糾正平衡問題、本體感受——讓你知道體內各部位與空間的相對位置,以及小腦——統合其他各部位,讓你保持平衡。四者彼此交錯,如果這四者之中,有任何兩樣發生故障,你就好像喝了酒一樣,會步履不穩、頭暈目眩,很不舒服。平衡問題隨著年紀增長而嚴重,大部分人都有過眩暈的經驗。

耳道內部的腺體會分泌耳垢。耳垢有最重要的功能是網住灰塵、阻擋水進入耳朵,以免造成耳朵內部傷害,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的人

而言,這個系統很完美。最傷害耳朵的事,就是用棉花棒、指甲或火柴頭去清除耳垢。其實,你放進耳朵的任何東西,只會將耳垢推得更深,還可能有弄破鼓膜的風險,妨礙聲波到達你的聽覺處理中心。

4、鼓膜穿孔

鼓膜雖位於外耳道的深部,但很薄,厚僅約毫米因此,容易造成外傷穿孔。常見的原因如下:

直接外傷:如取外耳道異物時造成外傷,挖耳時不慎被別人碰撞、工廠裡熱的金屬屑濺入外耳道等。

間接外傷:主要是外界空氣壓力的急劇變化,巨大的氣流將鼓膜震破。如炮彈爆炸、燃放鞭炮,跳水時如果耳部先著水面,也能使鼓膜受傷。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動不動就打孩子耳光,殊不知,手掌過去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氣浪,將鼓膜震破。這也是臨床上很常見的鼓膜穿孔的原因。另外,中耳的壓力過高,也會使鼓膜內外氣壓不平衡,如用力擤鼻涕、分娩時屏氣用力都可使中耳內氣壓過高,向外衝擊鼓膜,使之破裂。

感染:中耳有化膿性感染,膿液腐蝕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因此,急性中耳炎一旦有膿液流出,說明鼓膜已經穿孔了。在嬰兒期,由於咽鼓管相對粗大,也較平直,鼻的分泌物、奶汁易流入或嗆人中耳,發生中耳炎。

5、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常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病變沿咽鼓管擴散,細菌乘機而入。某些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等常併發中耳感染。

不正確地擤鼻,感染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外傷性鼓膜破裂,致病菌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不正確的哺乳姿勢,如橫抱嬰兒,乳汁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有明顯的全身症狀:怕冷、發熱、乏力、食慾不振等。耳朵深部疼痛較劇,疼痛可放射到同側額部、顳部、頂部、牙齒或整個半側頭部。但當鼓膜穿孔後,疼痛驟減,全身症狀也隨之好轉。另外,病人常有聽力下降,或伴有耳鳴。

治療上,應多休息、多飲水,吃營養高易消化的食物,早期正確足量地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藥,以控制感染,防止轉為慢性。1%麻黃素或5%弱蛋白銀滴鼻,能使區域性炎症吸收,促使咽鼓管通暢。在鼓膜穿孔或切開後,應保持良好的引流,先用3%雙氧水洗淨膿液並拭乾,再滴以%氯黴素液或複方新黴素滴耳液等。紅外線、超短波等現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