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和井隊的30多名同志就這樣,一到松遼便先當了七天義務裝卸工。第九天,他的1205隊鑽機到了,全隊人欣喜若狂,七手八腳便搬運起來。當時整個車站上只有4臺吊車,成千上萬的貨物都在等待排隊,輪到1205隊還不知何年何月。
王進喜急得直拉羊皮帽,問打過仗的指導員孫永臣怎麼辦?
孫指導員說:有一次他和戰友們守高地時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跟敵人拼。
王進喜大喜:“對,我們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人拉肩扛也得把鑽機運到井場!”說著,他就讓大家去找棕繩和撬槓,自己又在車站的人群中穿來竄去的,不知從哪兒弄來一輛“解放”牌汽車。
這回齊了,王進喜讓汽車倒在火車皮的旁邊,架好跳板,於是全隊37個人,你吼一聲,我吼一聲,硬是用了近一整天把幾百噸井臺的裝置靠人拉肩扛從火車上搬了下來,然後又像螞蟻搬骨頭似的一點點往井位挪動。似乎現在讀者們看我的筆下很簡單,其實王進喜他們幹這活費老力氣了!你猜猜,光兩臺泥漿泵,每臺就有七噸半重,四噸載量的“解放”被壓得輪胎“吱吱”亂叫,那兒會超載不是什麼事,而且應該說越有本事。王進喜他們就是靠這本事硬將自己隊上的所有裝備弄到了井位。這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經典作風。
後來餘秋裡聽到王進喜這句“經典語”覺得很好,就在大會上到處講:咱們為國家找油田,就這個麼條件,國家窮唄!等行嗎?不行!那怎麼辦?就要學王進喜的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
話從部長嘴裡一出,就是行動的命令了,就成戰鬥口號了。說多了,有些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在嘀咕:這有條件要上沒說的,沒有條件也要上是不是有點違背科學規律啊?於是有人悄悄把這話反映到餘秋裡那兒。
餘秋裡一皺眉頭,猛地一甩右手:這樣吧,我們就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
好!這就完整和科學了!其實在那個年代,即使說沒有條件也要上也沒錯到哪個地方去。就像王進喜隊上的指導員說的那樣,跟敵人打仗子彈打完了,不也是屬於“沒有條件”了唄!
可人家戰士用石頭跟敵人拼去!那也是既可稱沒有條件也要上,也可稱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沒有條件也要上”裡包含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發揮人的能動性的精神,一種藐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其本身就是在科學地爭取條件過程,因此筆者不認為餘秋裡和王進喜他們最初的原話有什麼缺陷,相反更真實、形象和生動。
王進喜是了不得!別人到薩爾圖後看到人山人海亂哄哄的一片,也不知打哪兒幹起,或者等著上面分配任務,安排工作時,他早把隊伍和裝置拉到了井位。第一口井五天零五個小時完成了鑽井任務,而他本人五天零五個小時沒離過機臺。還記得他下火車後跑到指揮部吼著問領導那幾句話嗎?其中最後一句就是“這裡打井的最高紀錄是多少?”他王進喜奔的是要在大慶會戰中爭頭挑戰績。1959年……也就是他來大慶時的前幾個月,他的井隊在玉門創造了年鑽井71000米的全國最高紀錄。這個數字相當於舊中國有鑽井史以來42年的總和。
你說王進喜了得嗎?他在松遼出現僅短短十幾天時間,就把幾萬人的鋼鐵大軍震得全都對他又敬佩又羨慕。你看他整天一身泥一身油的沒日沒夜摸爬滾打在機臺,受了傷、拐了腿,一跛一拐地照常在風雪飛舞的井臺上衝鋒陷陣。鑽機剛轉起來那會兒,附近沒有水。王進喜一吼,端起臉盆就往水泡那兒去,一邊端著水,一邊拐著腿說:“餘部長說了,我們來這兒是拿下大油田的,早一天拿下大油田,就早一天向毛主席報喜!沒水就難住我們啦?呸!老子就是尿尿也要把井打了!”
《部長與國家》第五章(13)
房東趙大娘第一次見王進喜這樣沒命幹活的人,感動得直對1205隊的同志們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一個鐵人啊!”
“鐵人?!這個名字叫得好!對,王進喜就是王鐵人!我們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搞大會戰,就得有千千萬萬個王進喜那樣的鐵人!向王鐵人學習……!”餘秋裡在一次幹部會議時聽說這事後,很受觸動,於是經他這麼一振臂高呼,“王鐵人”的名字就傳遍了整個松遼大地,後來又傳遍了祖國大地。
沒看出來?餘秋裡和王進喜都是天生的語言大師!他們的話生動……生動得每個字都似乎在你面前蹦蹦跳跳的;他們的話形象……形象得你聽後不由哈哈大笑;他們的話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