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裡的時候,竟然搓著手有些臉紅:“如果殿下能多給十萬斤更好!”
李元興笑了,回過身來向眾官員介紹著:“這位,就是本王所說的有資格拿到一等大匠師的人。本王給他證明自己的機會,修好這座橋,然後還有一個大工程,如果他完成了。本王就會向皇兄為他求一個大匠師的殊榮!”
“殿下,十五丈寬、長近二百丈的長橋,世間罕有,自然算是證明!”崔君肅在一旁介面說道。
王及善這時問道:“老朽不才。這麼寬的橋與五丈寬的橋。消耗材料人工都更加的巨大,而且聽工部的匠師講,橋寬多一丈難度加數倍,這十五丈寬的大橋。難度是普通橋了數百倍。這回報在何處?”
“在運力!”李元興很簡單的回答了一句。
運力的好處有多少。李元興不用解釋,王及善不明白也會有人給他解釋的。
李元興一指遠處的工地:“去看看!”
涇河邊上方園五里都是凌亂的敲石之聲,丁丁當當的。無數塊巨石被抬到了工地上。放眼望去,這裡幹活的至少有三萬人之多。
李春用的是堵水法。
就是先將河道從兩岸用麻袋裝上沙石堵水,讓水流從河道中間的位置流過,兩邊的橋體已經出現,河南岸已經了十三個大拱了,河北岸也有六個大拱,按這拱算李春的工程量已經完成了足有四成多了。
最難的,不是大拱,而是兩邊接連岸邊處的連線點。
“二十萬斤水泥,多給你五千斤精鋼條。四月底之前,本王要見到橋,再過一個月,加派五千奴工。五月初五,本王要試橋!”
李元興的語氣嚴厲了些。
“小匠一定作到!”李春也發狠了,這個橋的設計圖他只是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有些改進,根本的設計還是出自秦王府,那設計實在巧妙,也給了李春巨大的啟發,李春自問如果完不成這個橋,如何對得起秦王殿下的看重。
李元興轉身又問道:“李春的家人接回了嗎?”
“回殿下,接回了。”工部的那官員回答道:“已經在涇河邊安排了一個院落。”
“命令醫官給李春訂了一個吃補的法子,每天至少給他一隻雞讓他吃好,不要累出病來。本王五月初五,來驗橋!”
天英閣的官員,懂文、懂畫、懂詩、懂民生、懂一些經濟,甚至有幾位還懂一點作菜。但真正懂橋的卻沒有一個,倒是兩個曾經在工部從事的官員一知半解,這兩位就成為了天英閣眾官員們的講解員。
路通有多好?
王及善笑問著:“殿下,這個路老朽也以為極重,卻不知有多重?”王及善所說的重,就是重要,重點之類的意思。
李元興笑道:“如果路要可以修到嶺南,那麼嶺南那些神奇的水果,三日入長安還是新鮮的。不知王老可有口福?”
王及善哈哈一笑,身居高位者話點到即可。
能三日從嶺南運來水果,那就可以兩日內傳遞情報、公文。大唐對周邊的控制力將會加強,這是大事。只是王及善還是希望看到這路最真切的好處。
在王及善的催促下,眾官員吃了些乾糧就繼續上路了。
路,還是老路,那邊的新路鋪滿了碎石,每隔百步就有兩個軍士守著,任何人不得靠近。
大隊人馬走的慢,下午的時候才走出一百多里。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隨員突然高呼一聲:“新路,那裡是新路!”
這一聲喊讓整個車隊速度提升了許多。
此地,距離耀州六十里,長達十里的工地上民夫超過五萬人。
每八人一組將,每個人手上一根長繩,拉起一塊磨盤大小的平石,八人同時用力,平石被拉離地面,再重重的砸了下去,將那些碎石壓的結實。
光是看著平整的碎石路面,就讓人心中歡喜。
“這新路,果真不凡!”崔君肅稱讚了一句。
這裡負責的是崔敦禮,遠遠的看到車隊與秦王的旗幟他就迎了上來,正好聽到崔君肅點評,笑而回答道:“崔尚書說笑了,如果路就是這樣那麼某等就會被秦王殿下拉去砍頭了,這裡只有路基處理,再向前十里,才是成型的路面。”
“必有驚奇?”崔君肅笑問一句。
“必讓君肅兄震驚!”崔敦禮笑著回應了一句。
“請孰禮兄同車!”同為崔氏,雖然一個是清河崔氏,一個是博陵崔氏,但卻是同根。
兩人沒什麼仇恨,爭崔氏正宗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