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蠛核究昭畲汀�

楊賜在劉宏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一方面他來自弘農楊家,是漢代著名的學術著作《歐陽尚書》的傳承者,也就是說楊賜一家子的學問都很好,是東漢政權有名的學術門閥。

楊賜的父親楊秉和祖父楊震不但都是大儒,而且還都做過三公,要不是楊震的父親楊寶是個真的隱士,一輩子除了讀書教書之外屢次拒絕了劉秀的徵辟,估計楊家到楊賜這一代就能達到“四世三公”的成績了。不過就算這樣,楊家也在楊賜的兒子楊彪這一代完成這一壯舉。

照理說這樣一個出自門閥計程車人應該和皇帝的關係比較緊張吧。可惜,還真不。

楊賜和宦官的關係是真的不好,不過和皇帝劉宏的關係卻真不壞。為什麼?兩個字,帝師。當年楊賜和當時的太尉劉寬、當時的司空張濟(不是張繡他叔,這個張濟是汝南人,正經的官宦世家後裔)一起給劉宏教授學問同時也兼職做政策諮詢顧問。

劉宏這個人雖說人在皇帝這個職業需要的很多地方糊塗了點,但是並不意味著他腦子笨,情商低。楊賜的剛正、劉寬的寬厚以及張濟的儒雅都給當年的劉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楊賜的剛正。畢竟劉寬雖然寬厚但是卻好像一隻招財貓一般只會笑眯眯的招手而對大漢的弊端少有建樹,張濟雖然儒雅但是面對橫行的宦官也有些像麵條一樣,而唯有楊賜,有骨氣、有膽識,讓年輕的劉宏頗有些崇拜的感覺。

當然,大漢朝有骨氣且有才華的官員不少,可是那個直言上諫的人卻沒有幾個活下來。唯獨楊賜不但沒事反而劉宏還經常賞賜些東西讓老楊不要氣壞了身體,這不能不說還是因為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的緣故,否則楊賜估計也早就不知道被埋在哪裡了。

由此你也可以看得出,劉宏與楊賜的關係是真的很好,就算是被稱為“父母”的十常侍也無法動搖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這不,當劉宏想要整頓吏治的時候,又把楊賜給抬了出來。

所以,當劉宏聽到楊賜病危的訊息,真的對他宛如晴天霹靂一般。

………【29。這算是鮮奸麼?】………

冬十一月楊賜因為積勞成疾薨於任上。

顯然,原本已經病退的楊賜身體就不好,雖說經過調理讓他比歷史上多活了一段時間。可是為了相應自己的學生也是大漢帝國皇帝整頓吏治的號召,楊賜拖著年老衰弱的身體再一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並最終捨生取義,離開了這個他已經有些目不忍視的世界。

恩師楊賜的死讓劉宏非常悲傷,他一直非常敬重這位德才兼備的老師,而他的這位老師也沒有辜負他的敬重,死的雖然算不上轟轟烈烈,但是也足可謂天下士人的榜樣。

天子素服,三日不臨朝,贈東園梓器服,賜錢三百萬,布五百匹。這不過是劉宏在得知楊賜駕鶴西去時的最初反應,已經讓人感受到了劉宏對於這位病逝老者的哀傷。但,這不過是劉宏一系列的悼念舉動的開始。

首先,劉宏派遣左中郎將郭儀持節追贈楊賜以臣子最高的榮譽稱號“特進”。這個稱號是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雖然位在三公之下,但是因為接受這一稱號的人無不是對大漢立有大功的人,所以反而比現在花錢就能坐上的三公稍稍有地位那麼一點。

同時,代表劉宏的使節郭儀還追贈給身為司空的楊賜驃騎將軍的印綬。以文官兼軍職,在現在這年月除了李書實之外就再沒有其他人。而且李書實也不過是個四品的雜號將軍,如果不仔細記的話很容易便被忘在腦後。而驃騎將軍,估計想要忘掉都不太容易。

等到下葬的時候更是熱鬧的能讓楊賜嚇到復生——劉宏命令御史中丞手下的侍御史持節作為傳令官,蘭臺令史也就是大漢的國家圖書館蘭臺的管理人員(班固曾經就在這個位置上待過)十數人坐在由羽林騎的武士駕馭的戰車為送葬的隊伍進行吹奏。又因為追贈了楊賜驃騎將軍的稱號,所以在送葬當天,驃騎將軍府的一切隨員都必須聽從司空府的指揮。

一番動作下來,劉宏終於覺得自己應該算是對得起自己的這位恩師了。只不過他還沒來得及擦乾自己的眼淚,緊接著剛剛進入冬十二月,劉宏的另一位授業恩師劉寬也駕鶴西去。與此同時,當年與楊賜、劉寬一起為劉宏講學的名儒張濟也到了即將燈枯油盡的時候。

漢代是個注重孝道的時代,而師徒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遠比父子更為親密,尤其是在皇家這種缺乏人情味的地方。年紀輕輕便走進深宮這一巨大的漩渦中的劉宏除了身邊的那幾個小黃門之外最為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