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最終同意將魏郡暫時割讓,等到自己解決了公孫瓚這個大麻煩,再考慮什麼時候用怎樣的方法收回自己之前扔出去的這塊大肥肉。
當然,如果袁紹要是知道一直隱藏在這場戰爭背後的劉虞不會允許公孫瓚那麼輕而易舉就將袁紹打敗自己成為新的河北霸主的話,或許會更加的開心吧。
不過。與此同時,劉虞想必也不會允許公孫瓚那麼容易的輸給袁紹,否則此一戰過後袁紹便能輕而易舉的成為河北霸主進而利用他在政治經濟上的優勢席捲全國,甚至再一次將劉虞推向那個讓他感覺像是在火爐上烤的位置,這顯然不符合身為漢室忠臣的劉虞的政治理念。
於是註定了這場戰爭的複雜程度並不會因為袁紹丟擲了魏郡這個誘餌而變得簡單多少。
而就在袁紹這邊分析著其所面臨的局面時,另外一邊的公孫瓚同樣為眼前的局面苦惱著。
“軍糧和民糧都還有多少,右北平和遼西的收成估計是指望不上了,如果能夠從河間、渤海多徵集一些,至少也能讓家鄉的父老少遭點罪,跟著咱的兄弟們家裡能過個好年。”
“可是主公。如果我們在河間、渤海徵收過甚。只怕會激起民變啊。畢竟這兩片地區不過是新附之地,民心不定,若是再有敵軍間隙造謠生事,只怕。只怕……”
“嚴叔紀大人所言不差。只是糧草的問題同樣刻不容緩。畢竟現在我們手上的糧草就算沒有戰事也至多隻能支援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前我們已經浪費的太多的時間。如果不能一戰而定,接來下若是讓袁本初穩住陣腳調整過來,只怕局面對我們會大大的不利啊。”
“不能請玄德公幫襯一二。另外讓他猛攻安熹、真定一線為我軍分擔一下壓力麼?”
“若是短時間,以我和玄德之間的關係,拉下臉來倒也可以,只是今年幽州的年景普遍不佳,玄德的手上的糧草也不比我們寬裕多少,就算有心,對我們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公孫瓚、公孫範、嚴綱,以及田楷、單經、關靖、王門、鄒丹這些被公孫瓚所信賴的手下便是決定公孫瓚軍作戰方略的主要團隊。雖然還有如劉緯臺、樂何當、李移子這樣受到公孫瓚信任的寵臣,但這幾個人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公孫瓚勢力的內政外交上,在軍事上他們尚且還無法得到公孫瓚的信任。
看看圍繞在公孫瓚身邊的這些人的名字,再看一看袁紹身邊,讓人目不忍視啊。
當然,公孫瓚是感受不到這種差距的,因為這些人尤其是他自己出色的軍事素養在往日的對外戰爭中已經足夠應付大多數情況,即使有管子城那樣的失敗卻也頂多讓公孫瓚以後面對某些情況會更加小心,畢竟俗話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
而剛才,正在為接下來的行事方略爭論的便是公孫瓚以及他現在最為信任的親族大將公孫範以及在突襲冀州戰鬥中立下大功並表現出色的冀州本土勢力的代表嚴綱嚴叔紀。其他幾位公孫瓚所信任的部下則因為對冀州的情況不算太熟悉,故此暫時沒有找到好的插言機會。
幾個人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了對待河間和渤海這兩處新佔領區的態度上。
而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則要牽扯到公孫瓚選擇的出兵時機上。
如果從戰術上來講,這一次公孫瓚的出兵時機可以說把握的恰到好處,整個作戰過程也可謂是天衣無縫,用一句爛俗的話來說便是公孫瓚打了一場“經典教科書”般的古代閃擊戰,從過程到結果都無愧於公孫瓚“漢末名將”的稱號。
只不過這次戰鬥在戰略上的隱患卻是巨大的。
前面曾經說過,公孫瓚所轄的右北平和遼西兩地今年夏秋兩季大旱,糧食雖不能說顆粒無收,但是大規模減產是可以預見的。
雖然依靠往年的存糧和花高價從劉虞甚至是幷州的商隊手中獲得了一部分陳糧,但是隨著軍事行動的進行,尤其是為了加快進攻速度而加強了攻擊強度,對糧草的補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耗的速度也有些超過了公孫瓚出兵前的預算。
最重要的是,因為公孫瓚此次出兵是想要將所得之地最終變成自己的地盤,所以一路下來不論是在快速進攻還是內部肅清時基本上保持了比較高的軍紀要求,除了在南皮城為了讓損失頗大的部隊能夠發洩一番進行了有限制的屠城,其餘地區雖不能說表現的如同八路軍一樣秋毫無犯,但卻也絕對沒有對佔領區採取破壞性的掃蕩。
但偏偏在袁紹的宣傳攻勢下,南皮一屠被極度的誇大渲染,諸如“殺人盈野,哀嚎遍地,南皮城外清河水被染成了鮮紅色,河水被屍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