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3部分

在朔州這邊塞苦寒之地堅持到現在,如今又為了國家和自己的理想放棄了已經頗具規模的勢力依然前往長安險地。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哪怕是張燕不主動提出來,李書實也會時刻關注長安的情況。

可是同意了張燕的請求,卻讓李書實必須重新考慮自己之前的計劃。

上郡在李書實之前的計劃中有著頗為特殊的地位,因為那裡連通著一片有些特殊的土地——北地郡,雖然依然在名義上屬於涼州,但是實際上與朔州大部分的土地一樣基本上已經被大漢所放棄,只剩下三輔之中被劃出了一小塊地方留下了那麼一點點火種。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僑置”的由來。

漢代所發明,然後在東晉的時候被髮揮到了極致,堪稱掩耳盜鈴的典範。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當時政府表達自己收復故土的決心,但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基本上都沒有達到原本的目的,土地依然還是不斷被蠶食。甚至就連靈帝劉宏打算藉助李書實的西河大捷強行將那個僑置的治所遷回原址,但是僅僅走到安定郡便再也走不動,因為羌亂又來了。

無奈之下,遷移的大軍又不得不返回三輔,最終在左馮翊的頻陽縣附近紮根下來。

北地郡的治所叫做富平,所以在頻陽縣落腳的僑置北地郡治所也沿襲了這一地名,於是1700多年後,這裡誕生了中原王朝最新的王者,而人們已經忘記那地名過往所代表的意義。

更別說如果沒有李書實的出現,某位鮮卑共主實際上應該是死於北地郡另外一座重鎮廉縣的城牆之下。就好像雒城城下的龐統以及木門道膝蓋中了一箭的張頜那樣充滿了惆悵和悲情。

北地郡包括上郡被北部和西北部邊郡被廢棄的很大原因除了異族的騷擾之外便是這裡都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形。雖然並不算太缺乏水源,但是溝壑縱橫的土地很難提供足夠多的糧草給戍守邊塞計程車兵以及他們的坐騎,為了彌補這些糧草缺口,就必須從中原豐饒之地運送各種給養——以十送一到的比例不斷為邊塞輸血。畢竟木流牛馬這種傳說中的神器實在是太難實現。所以運送的給養更多還是被在路上所消耗。不論是**變質還是人吃馬嚼。前者或許還可以忍受一下。畢竟蒸熟了還能對付一下,後者則是完全無法迴避的損耗。

久而久之這種不斷讓身體流血卻沒有太多收益的舉動被以胡制胡的手段所逐漸取代。

至於再後來,就變成了如今的局面。積重難返到了胡人幾乎可以直面三輔和三河地區的地步。

雖然上郡在盧植的治理下已經逐漸開始恢復人氣,但是其究其根本卻並沒有完全改變之前的那種輸血模式,只不過輸血的物件從中原腹地變成了西河,畢竟李書實當初在那裡不但留下了一套軍事體系,更重要的是透過羅荷的努力,那裡的糧食產量有了不小的提高,這讓盧植有足夠的底氣採用這種輸血的方式進行擴張,畢竟兩地相鄰補給損耗也會少很多。

而李書實想要將上郡拿到手中,則是想要將這裡經營成為自己西進的一個基地。

雖然一直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上郡以及北地郡依然飽受各種自然或者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的困擾,但是李書實還是有辦法的。

一來是讓某位除了能夠和各種走獸做朋友外最喜歡整理各種花花草草尤其是糧食作物的美女前往地球的另一邊,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高產作物,反正就算是北冰洋對那位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反正據她自己的說法,她可是來自一個常年大雪不停的地方,所以不論是北冰洋還是白令海峽對於她來說都是小case。

另外一個辦法便是求助於某位同樣喜歡侍弄花花草草的中年大叔(實際年齡位置,所以只以相貌表現為準),雖說受限於手中沒有化肥,不可能讓土地提供更多的養料,但是聯合搞一搞育種改良什麼的還是可以談一談的,順便還可以聊一聊氣候問題。配合一些大大小小的各種水利設施,在這個植被並沒有被嚴重破壞的年代,讓上郡保持二十萬人口還是可以做到的。

上郡如果能夠做到自給自足,那麼下一步進入北地便會變得簡單起來。而如果控制了北地,則可以與李書實所控制的河西三郡對武威和金城形成夾擊之勢,如果董卓真的出了個三長兩短,李書實便擁有足夠的戰略優勢,到時候對李傕和郭汜這些董卓軍的餘黨是採取打還是和的態度就不是看對方的願望,而是看當時李書實這邊的需求了。

當然,這一切戰略構想的起點是需要李書實的規劃可以在上郡得到徹底的貫徹執行,而如果換成是張燕,李書實並不能確定對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