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朗稍稍思考了一下,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只不過從他的語氣來判斷,恐怕就是他自己對於他的這種想法也不太肯定,只不過作為一個謀士,必然要想得多一些以供參考。
只是就連他自己都一副懷疑的態度,那麼身為主官的王匡能相信他的判斷麼?
“情報上說董賊將他最信任的謀士李儒留在了洛陽城內,身邊再無一名可以為他謀劃之人。雖然我和董賊沒什麼交往,但是當初也曾聽袁公路提起過,此人打仗一貫不喜用計,**做的便是令旗一揮衝鋒在前。所以他的部隊戰損率一直居高不下。所以遇到他率領的部隊,我們只要做好正面防守就足夠了。唉,也不知道這一戰過後我還能有多少可戰之兵啊。”
果然,王匡直接否決了司馬朗的猜想。沒辦法,誰叫董卓的那些個名聲實在是太響了呢。
“方悅,你去兵營點齊兵馬,之後帶人前往平yīn對面河岸一帶駐紮佈防。另外通知王德,讓他帶著泰山軍與你會合。韓浩的任務不變,讓他攻擊孟津關,看看能不能牽制一下董賊。”
“末將領命!”作為河內郡作為出名的戰將,方悅可以說是王匡除了親族將領之外最為倚重之人。而此時此刻方悅的心情也非常激動,畢竟這是真真正正的戰場,數萬人交戰的戰場,而不是區區十數人最多不過數百人的匪徒。果然這種大場面才是戰士的浪漫啊。
應該說王匡的確還是有能力的,他麾下士兵的紀律和執行能力相當不錯。命令發出沒多久,成千上萬的部隊便浩浩蕩蕩的開赴到平yīn縣境內。而隔著黃河,他們還能夠隱隱約約看到一些飄揚的旌旗,想來那應該就是董卓麾下的大軍吧。
只可惜王匡和他的部隊還沒有在新的駐地安生多久,在晴朗的月夜,一支部隊便悄無聲息的來到了王匡軍駐地的外圍。
夜,靜悄悄……
PS:似乎又到了每個月都會出現的低cháo期了……
………【10。這是軸心郡與協約郡的戰爭(一)】………
王匡敗了,敗得非常快也非常慘。
面對李傕、郭汜和張濟所率領的大軍,王匡能夠勉強逃離已經算得上相當的幸運了,那個張濟軍中的大漢給予他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手下頭號大將方悅與之交戰沒超過五合便被打的虎口迸裂,滾落馬下。要不是方悅的親衛誓死保護,只怕就會當場殞命。
至於那護衛王匡逃走的親族將領王德,則被李傕領兵團團圍住,眼見主公已經脫離,選擇了最為悲壯的玉石俱焚的打法。可惜怎奈何身邊的親衛全部戰死,被動用合力的李傕秒殺。
而原本率兵進攻孟津關的韓浩,一聽到董卓從小平津關渡河的訊息就知道大事不妙,只是他更加沒有想到的是董卓軍的行動速度遠超他的想象,還沒等他告急的信使到達王匡的大營,那邊董卓軍已經開始動手了。
韓浩原本打算尾隨董卓軍身後,一來一旦王匡戰敗可以做一下接應,二來如果王匡能守得住(雖然韓浩自己覺得可能xìng太低),那麼他可以領兵在後方對董卓軍形成夾擊之勢。
只不過他雖然成功接應了倉皇逃竄的王匡,但是所帶去的數千人馬卻大部分成了那扔向野狗的肉包子,真真是回不了家了。同時也標誌著河內郡最後一支可戰之兵就此消失。
董卓只不過是用了虛張聲勢以及聲東擊西兩計便將實力在諸侯中也能排在中游偏上的王匡軍徹底抹平,這對董卓軍而言無疑是一件很提士氣的事情。
不過,當董卓接到李傕等人報捷的傳令使的時候卻並沒有露出多少欣喜的神sè,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知曉此事便讓傳令兵退下。如果帳內諸將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此時董卓的眼中沒有絲毫勝利的喜悅。有的,只是平靜以及埋藏在平靜之下的幾絲不易察覺的異樣的情感。只可惜董卓在西涼軍中的聲望實在太過盛隆,沒有人願意去冒犯他的威嚴。
王匡慘敗的訊息很快便隨著四散的潰兵如同長了翅膀一般飛遍大漢朝的大江南北。普通百姓官兵乃至於某些更加擅長行政的諸侯對於董卓軍所展現出的戰鬥力暗自咂舌,對於董卓軍的兇殘更是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以至於一時之間是有不少地方計程車兵出現了情緒上的波動。
不過,在頗知兵事的專業人員的眼裡,這場戰爭的技術含量遠沒有其表面上顯示的那麼高了。
董卓手中的可戰之兵足有二十萬之多,就算扣除防衛四方以及牛輔清剿白波賊所需的兵力,董卓手裡依然擁有將近15萬的調動能力。畢竟西北的韓遂與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