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黑陶時期:黑陶的製作方法和技術水平都比彩陶進步得多。火候提高了,原料的選配更加精緻,製作的方法改進了。陶器又黑又亮,又輕又薄,達到了陶器的高峰。黑陶的製作技術立刻被廣泛傳播。黑陶的製作起源於環渤海岸,一經出現便很快的向西傳播,中經衛河安陽,山東龍山,要不了幾百年的時間傳播到了渭河。大約公元前三千年,黑陶傳播到了河南的西一半,因地區不同,時間有早有晚。黑陶時期結束的時間與商政權的建立有關,結束於商政權出現。政權以後,黑陶的製作依然存在,但是從考古特徵上,又出現了新的特徵。社會生產的分期不像政治的分期那樣界限清楚。

彩陶的遺址出土了一千多個,黑陶的遺址出土了幾百個。資料已經很充分了。將這兩種生產的地區比較一下,能夠看到哪些地區採用了黑陶生產,哪些地區沒有采用。沒有采用黑陶的仰韶地區有渭河上游,內蒙古南部。黑陶也沒有進入西漢水,而是從黃淮進入湖北的北部。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上述地區沒有黑陶生產,說明與黑陶生產地區沒有生產上的聯絡,說明了仰韶文化的晚期仰韶人開始走上各自獨立發展的道路。氏族的分佈發生了複雜的變化,形成了各自獨立的氏族。這些獨立的氏族不在大商的範圍。採用黑陶生產的地區與大商的範圍相當,黑陶的起源就是商起源,這樣的認識給了學術界極大的熱情。

銅器時期:既然黑陶生產以政權的出現為結束的時間,那麼在政權時期,一定有自己的文化特徵。這個文化特徵就是銅器的生產。政權時期的殷墟,二里頭遺址出土了銅器的遺址,遺蹟。紅山文化有冶煉紅銅的坩鍋出土,被認為具備了國家的雛形,在河南淮陽出土了冶銅的遺蹟,那裡是殷的地區。在仰韶文化特徵的地區沒有銅器的遺址。

陶器與語言分佈:陶器的生產與大商的氏族分佈吻合,從語言的角度,陶器的生產也與氏族語言的分佈吻合。在山西和河北的交界處是太行山,彩陶的生產沒有到達河北(和山東),說明沒有越過太行山。反過來,黑陶的生產只傳播到山西的南部,黃河邊,同樣沒有越過太行山。從語言的角度考察,太行山的以東地區和以西地區使用著不同的語言。兩個地區的氏族人各自獨立,不相聯絡。氏族語言大約從公元前三千五百年開始成熟,逐漸的形成了幾個不同的語言地區。太行山的東坡,向南到河南,山東的交界處是古漢語的發源地區,今天的古記載(古書)由古漢語記錄,開始於這個地區。以黃河為界,以東是山西,山西(南部)是古周人的發源地區之一,以西是古匈奴地區。以黃河和渭河為界,以南,河南部分在公元前2500年以後與古漢語融合。陝西的部分是古秦人與華夏語氏族的雜居區。以秦嶺為界,秦嶺南坡(西漢水,丹江)有荊和巴,荊和巴後來融合為楚人。

上述勾勒了龍山時的語言分佈的輪廓。古漢語的起源地區還是很小的一塊地方。大範圍的地區不使用古漢語,因此,也就沒有漢語的記載。只是到了公元前2500年以後,古漢語逐漸擴大到一個大的範圍。

龍山文化說

龍山文化的時代晚了仰韶文化大約一千年。時間是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龍山文化(的生產)要比仰韶文化進步得多,發展得多。照理講,對龍山的認識要清楚一些,實際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對龍山文化的認識還是很模糊。一個方面是誤認了龍山文化起源於山東,忽略了古河道包括安陽地區的舉足輕重的位置。差不多從20世紀的後一半,人們的潮流認識就是這樣。由於對考古報道的誤解,產生了商起源是從從山東到河南的誤判。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學家忽略了在遠古時山東(以及整個的華北平原)的水澤地貌。因此也就忽略了山東的地理缺少發育龍山文化的條件。社會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個屬於常識性的問題也被忽略了。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忽略了大商的文獻。其實,關於大商的文獻豐富,準確,舍此不能實現對大商的認識。

關於大商(政權)的來源,總結起來有四說。唐,宋時有西來說。近代的學者則分別地提出了南來說(河淮,湖北),東來說(山東,河北),北來說(渤海岸,紅山文化)。

西來說

這一說是說商政權在渭河。這是因為已經建立起來伊洛中心的周人傳說自己的祖先興起於渭河,漢唐時代的古都西安也在渭河,於是在渭河尋找商起源。這個說延續到唐宋時認為殷也是來自渭河。唐,宋學者對史記作註解。史記•殷本紀有三條註解說到渭河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