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貨幣消失的現象。比如,在古代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代,銀號、錢莊等金融機構發行的各種各樣的銀票。由於這些銀票能在社會上流通,並具有購買力,可以被看成是貨幣。這種貨幣會隨時跟隨其發行的銀號、錢莊的倒閉而退出流通。也就是說,這種貨幣會隨時消失。而在現代貨幣制度下,這種情形卻不存在了,貨幣一旦進入流通,就不會再消失了,只是它存在的形式會互相轉換。

但是,產品的消失卻一直繼續著。產品的消失有多種原因,一是自然損壞,如由風吹、日曬、地震、海嘯等原因造成的產品消失;二是人類的正常消費,如糧食、汽油、服務等的消失;三是人為破壞,如由縱火、戰爭等引起的產品消失。

這幾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產品的不斷消失,貨幣顯得越來越多,貨幣的增多又不斷地推動新產品的價格上升,價格上升又迫使人們發行更多的貨幣。如此迴圈往復,以致成災。

當人們使用本身有價值的金屬貨幣時,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掩蓋了。金屬貨幣的原材料是金、銀等稀缺物質,它們不可能被無止境地製造。雖然也有人類的持續發掘,但它們的增長速度遠遠不及人類生產的增長速度,使用其進行流通時,通貨膨脹幾乎不存在。而當人們使用紙幣時,這一問題便暴露了出來。

紙幣是人類的一大發明,它可以被無限地印製。雖然它的出現對人類社會的商品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它的數量可以無限膨脹,又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煩惱。難道這個難題人類就沒有辦法解決嗎?

這個難題要解決起來肯定相當困難,要不然直到今天還有金融危機出現嗎?但是雖然困難,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而已。

既然我們已經找到了通貨膨脹的源頭,事情就好辦多了。沿著時間之軸向前或向後推移,我們發現通貨膨脹有強有弱,有快有慢。它的強弱快慢取決於流通貨幣量與流通物品量的相互作用。它與流通貨幣量成正比,與流通物品量成反比。那麼,我們就可以採取兩種方法:一是降低流通貨幣量,二是增加流通物品量。

綜觀歷史,我們發現第一種方法並沒有起到根本作用。因為在實行緊縮的經濟政策時,人們只是把貨幣儲存起來以減少投資與消費,表面上看降低了流通貨幣量的增長速度,但生產還在繼續進行,貨幣也隨著生產與流通的需要在不斷地被製造出來,被暫時抑制了的通貨膨脹,將被以後實行擴張的經濟政策時更猛烈的通貨膨脹所加倍補償。取消紙幣,完全迴歸金屬貨幣更不可取,那隻會使社會嚴重倒退。

現在我們來看第二種方法:增加流通物品量。有人也許會更加迷惑,隨著產量的增加,通貨膨脹也將更加嚴重,怎麼起到抑制作用呢? 。。

通貨膨脹的緣起(2)

在這裡,需要說明兩點。第一,物品並非都是指人造物品,也可以指自然物品,如土地;第二,在人工產品方面,我們可分析得知,產品的價值是由自然物質的價值和人工增值兩部分所組成(服務只有人工價值),人工增值部分會消失,而自然物質卻永遠存在。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人們為了生產機器裝置,就需要大量的鋼鐵,於是人們就開採鐵礦,挖出鐵礦石,煉成鋼鐵,再製造機器裝置。當機器裝置被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就會報廢消失,但是卻還剩下一堆廢鋼鐵。這堆廢鋼鐵無論再被人們做成什麼,這些物質也不會消失。相對於機器裝置來說,它是持久穩定、永恆存在的,並且總是保持著一定的價值,在市場交易中總是佔有一定量的貨幣。人們從自然界中獲取它的時候,自然界沒有得到貨幣。但是當其被人們用來交易時,卻增加了市場上的流通物品量。於是人們手中多餘的貨幣有一部分就有了相應的交換物件,通貨膨脹從一定程度上被緩和了。

以上所述的例子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如土地的無數交易等。事實上,正是這些自然物品(土地)的流通極大地緩和了我們的通貨膨脹。如果沒有土地被投進市場,通貨膨脹的劇烈程度將是不可想象的。

現在,讓我們回頭認真研究一下貨幣及其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貨幣在人類生活中行使三種職能:一是交易職能,二是價值尺度,三是貯藏職能。由此可以看出,貨幣可分為交易系統貨幣和儲蓄系統貨幣,二者緊密相連,並且交易系統貨幣又可細分為產品交易系統貨幣和儲蓄系統貨幣。如果我們控制住了產品交易系統的貨幣量,就能夠遏制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