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有一千多座。 這些古老的院落雖然散落在山西各地,由不同的家族在不同的年代修建而成,但它們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其中最突出的是十分龐大的建築規模。曹家三多堂建築佔地6700平方米,房屋276間。常家大院佔地面積超過十萬平方米,房屋1500餘間。在大院之內,僅兩層的磚木結構樓房就有40多座。王家大院雖然地處呂梁山區,但它的規模並沒有受到地形的限制,相反由於大院依山而建,看上去更加雄偉。 不論是佔地面積,還是宅院的規模,目前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明清民居建築,似乎都比不上晉商修建的這些深宅大院。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當時的山西商人的氣魄如此之大呢? 【採訪】羅哲文 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 組長 你沒有經濟實力,你這個建不出來的,過去叫建築是金堆玉砌的。特別像晉商、徽商,沒有那樣的財力出不來這些作品。比如拿故宮來說,它這個建築要不是在王朝盛世,它出不來。第一要有經濟基礎,沒有錢修不了。第二要有好的建築材料,沒有錢買不到。第三要有很高技術的建築工匠,建築的匠人,雕刻、繪畫、彩畫這些。所以建築你要脫離了經濟基礎,不可能有很高的很多很好的藝術。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深 宅 大 院(二)
【解說】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山西省境內的許多晉商居所都被開闢為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和紀念館。有些院落甚至是幾乎未動一磚一瓦,只是掛上塊牌子,就從一座幾百年前的商人住宅變成了供現代人瞻仰、遊覽的博物館。 這件事做起來之所以能如此輕鬆、便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深宅大院在落成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一些供人們參觀瞻仰的基本要素。主人在設計修建它的時候,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就是說一旦你要進來看,我就要讓你看到與眾不同的東西。 對於國人來說,落葉歸根是每一個遊子心靈深處的願望。浪跡天涯,忙碌辛勞,就是為了能夠有朝一日榮歸故里,而這其中最顯赫的標誌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蓋起屬於自己的宅院。 晉商之所以在修造住宅時,做得比別人更投入,更加不惜工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是所有離鄉背井的遊子中,走得最遠,漂泊時間最長的一群人。他們中許多人從十幾歲就離開家去當夥計,學生意。不論你走到哪裡,商號裡的夥計制度是三年才允許回家探親一次。如此計算,當一個六十歲的山西商人告老還鄉時,他在外飄零的時間大約是四十二年! 隨著晉商的崛起,山西中部開始了此起彼伏地大規模修造房屋。數量眾多的高牆大院密集地坐落在晉商的祖蔭之地,既昭顯著他們的身份、地位,又擺明各自的實力。 【採訪】鄭孝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 副主任 建築是一種文化,建築的確能夠反映各種各樣的氣質出來。有的看著很商業氣,俗氣,有的看著高雅一點,有的看著,它是有這個,有些建築能夠塑造一種很神秘的氣氛,廟宇裡去看它是很神秘的。塑造這種氣氛,把你的感情扣住。我為什麼看到山西大院文氣很濃呢?我有文章特別寫王家大院講這個文氣問題,一個是體現在它的禮制上,禮。我們中國文化,封建社會的文化裡面,這個禮的問題,禮制的問題,它是一個核心。禮制從周代一直往後,一直貫穿下來。禮制是一種儒家文化思想。  
深 宅 大 院(三)
【解說】 山西是一個被儒家文化浸潤很深的地方,從山西各地曾先後出土過大量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禮器。這些珍貴的文物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山西這片土地就已經成為禮樂昌明的所在。 山西解州的關帝廟始建於隋代,今天看到的主體建築大都是明清重建的。可以說,人們對關羽的崇拜在這一時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同處一地的晉商大院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先後建起。儒家文化提倡的“智信仁勇”在關帝廟的建築中得到了體現,而儒家文化精神核心的“禮義忠孝”在晉商宅院的主體建築思想中也被凸現出來。 站在高處俯視這些民居你就會發現,它們幾乎都是由一組組四方的線條構成。所有的建築又都是沿著一條看不見的中軸線對稱地鋪展開來。每個院落都由正房、廂房構成。正房是父母長輩居住的地方,子女只能住在廂房之中,建築中隱含著長幼有序。 高高的臺階是中國傳統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建築元素,但在喬家大院中偏偏有一處院落沒有修臺階。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由於主人的疏忽,而是因為這個院落過去是喬家傭人的住處,傭人是沒有權利步步登高的。晉商用這種方法體現了尊卑合禮。 【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