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醒�實摹!�
姚博遠看著二弟的樣子,想了想道,“還是二弟去吧!我就不去了。”
“為什麼啊!多好的機會啊!工人耶!”姚清遠詫異地看著大哥道。
姚博遠放下筷子,組織了下語言道,“我是家裡的長孫,留在家裡……”
話雖沒有說出來,但在場的人都明白,身為家裡的長孫,將來要奉養老人,古人常說:父母在不遠游。
“小子!瞎想什麼?”姚長山一巴掌拍在他的腦袋上,“就在咱家門口,能當上工人,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錯過。”
這個年代當工人是很榮耀的,多少人巴望著呢!
“沒關係,這不衝突!”姚長山看向姚爺爺徵詢道,“爹,博遠可以去吧!”
“當然,去吧!”姚爺爺通情達理道。
“看爺爺也同意了。”姚長山突然高聲喊道,“娘!博遠娘……”
姚奶奶聽見聲音,蹬蹬的走了進來,“叫什麼?正吃著飯呢!”
緊隨其後的是大娘問道,“爹,有什麼事嗎?”
一看見她們二人進來,姚長山和長海,還有坐在炕上的小子們,紛紛起身下來。
“都坐下吧!”姚奶奶揮手道。
大娘則搬了兩張小木凳,兩人挨著炕坐了下來。
看著姚奶奶坐下,晚輩們才一一坐下。
姚長山才道,“娘,事情是這樣的。”他簡單的把事情說了一下。
“好事啊!祖國有需要,咱一定要上!”姚奶奶高興地說道。
而大娘也是滿眼冒紅星,顯然也是非常樂意的,守家在地還是工人,多好的事。
姚灣村現在不缺吃的,不管什麼,都能吃的差不多,反正餓不著,就一樣缺錢。
農產品除了交公糧,經濟之類的作物或者山貨都要賣給供銷社,支援國家建設。
可供銷社的收購價格低廉,姚家又不願意到自由市場上買賣,這與社會主義道路背道而馳。
所以非常的缺錢,尤其眼前這倆大小夥子到了娶媳婦兒的年齡,正經花錢的時候。
雖說現在講究的是簡樸,可鍋碗瓢盆、油鹽醬醋之類的基本的生活用品,你的買吧!
想想,他們可是五個兒子呢!
“瞧瞧!還是你奶奶思想覺悟高!不愧是婦救會里出來的。”姚長海一記高帽子穩穩地落在她的頭上。
姚長山哭笑不得道,“娘,這事八字還沒有一撇呢!還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呢!”
“這點放心,俺孫子是最棒的。”姚奶奶可是信心十足道。
“至於博遠啊!你的孝心俺們知道,去吧!家裡人多的是,不差你一個。”姚爺爺拍板定案道。
“爹說的對,有我和你爹呢!”姚長海揉著他腦袋笑著調侃道,“還輪不到你小子操心呢!”
“嗯!”姚博遠笑著點點頭道。
“那我們去吃飯了。”姚奶奶起身道,“對了,吃晚飯,博遠和清遠去給你三嬸挑水。”
“嗯!知道了。”姚博遠點點頭。
這不用奶奶說,三嬸那邊粗重活基本上都是他們乾的,也就這兩年,致遠漸漸的大了,他們才輕省點兒。
中途被打斷的早飯,接著吃,吃完後,姚奶奶指揮著兒媳婦和孫女,還有知道家裡要辦事,專門回來的幫忙的女兒姚長青,一起開始準備明兒的宴席。
說是宴席其實就是一人一碗大燴菜,配上窩窩頭、蒸地瓜,至於酒,是自家釀的柿子酒,因糧食緊缺,少有人釀造、飲用糧食釀造的包穀酒。
即使有國家憑票供應的少量‘瓶子酒’,平民百姓也是望梅止渴,只有少數掌權的人“走後門”,但那也是限量供應,往往是逢年過節才有貨。
碗筷是借街坊四鄰的,用著藤條編的大簸籮抬來抬去。
這年月老百姓缺糧少油,一日三餐食不果腹,難得吃一次席面,作為主家辦一次吃席同樣困難,但還要讓吃席的村民四鄰吃飽,就想辦法用大鍋燉一鍋紅白蘿蔔塊,倒部分肉湯。由於蘿蔔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肉味就完全入敷在了蘿蔔裡,再加一些豆腐白菜,好一些的再放一些粉條,能看到一抹肉星子,那就是有條件的家庭了。
這樣一鍋大燴菜完全可以滿足一村人享用,起碼混個肚兒圓。
而這掌勺的姚長山親自上陣,他乃火頭軍出身,所以每到冬日裡,辦喜事的多起來,他可是忙的腳不著地。
用粗瓷大碗盛上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