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朱標死後,太祖的發須便全白了,身體也更加衰弱了。群臣領了聖諭,便去往迎朱允炆,冊立為皇太孫。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個皇太孫也是天性純孝,居於父喪期間,晝夜哭泣,水米不吃,以至形毀骨立,太祖見了非常憐愛,就故意嚴厲地說他:“居喪盡哀,哭泣成禮,是你作為人子的一份孝心,可這不過是小孝而已。朕今既已立你為皇太孫,上承大統,則你之一身,乃宗廟社稷臣民之身,好好地保養你自己那才是大孝。若是你不保養好了你自己,只管哭泣損身,便是盡得小孝失卻大孝啊。”
第八章 血雨腥風中的皇家手足情(2)
皇太孫朱允炆聞言大驚,哭拜於地說:“臣孫孩提無知,非承聖訓,豈識大體?從今天起我自當節哀,以慰聖懷。”
太祖聽了非常高興,攙起朱允炆,又在他的頭上親暱地撫摩,細細審視朱允炆,見他頭圓如日,真乃帝王之相,很是歡喜,可一摸到腦後,見微微扁了一片,便有些不快,嘆息道:“好一個頭顱,可惜是個不圓的半邊月兒。”
■ 殺機已現
那一天,春光明媚芳花爭豔,太祖駕幸城南遊賞,諸王及群臣皆隨侍左右。宴飲了半日,或獻詩,或獻頌,君臣很是高興,忽然說起皇太孫朱允炆近日學問大進,太祖乘著酒興,命侍臣立詔皇太孫侍宴。近臣奉旨而去,太祖坐於雨花山上等。
不多一會兒,遠遠望見許多近臣,簇擁著一個英俊少年騎了一匹御馬,飛一般地上崗而來。此時東風甚急,馬又走得飛快,吹得那馬尾揚揚拂拂,好似柳絲飄蕩。太祖不禁觸景生情,不一會兒,皇太孫到了面前,朝見一過,太祖賜座,讓他飲了三杯後,就說道:“諸翰臣學士們都稱讚你近來學問很好,朕今天沒有時間來細考你,且出一對,看你對得來嗎?”皇太孫忙俯伏於地,奏道:“皇祖聖命,臣孫允敢不仰遵。”
太祖很高興,命侍臣取過紙筆,御書一句道:風吹馬尾千條線。寫完,命賜予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領旨,不用思索,一揮而就,然後獻上。太祖見其落筆敏捷,已是很高興,展開一看:雨灑羊毛一片氈。太祖見他對語精確,於是命傳與諸王眾臣觀看,當然他們全都會稱頌讚譽,說什麼又精工又敏捷,就是老師宿儒,也不能如此,皇太孫朱允炆真乃天授之資也。
太祖聽了自然更是高興,便命都給他們賜酒,同時隨意問道:“此對,你們大家細想想,還有沒有佳對呀?”諸臣未及答,只見諸王中早閃出一個王爺,俯伏奏道:“臣子不才,願獻一對,以祈聖鑑。”太祖一看,乃是第四子燕王朱棣,就說:“我的兒,你有對,當然可以說呀,快寫上來朕看看。”
燕王便飛快地寫了幾個字:
日照龍鱗萬點金。
太祖見其出語驚人,明明是帝王口聲語氣,再回想一下太孫之對,雖然精確貼切,可氣象卻陰柔無力,甚至全無吉兆,心裡暗暗驚訝地想道:才雖關乎學,資必秉於天。於是從這以後,太祖便處於非常的矛盾之中,要傳位給燕王吧,可太孫仁孝過人,又不忍心捨去,況已立為皇太孫,一時難於改命,於是那一天太祖就帶著他滿心的狐疑不決,在眾翰臣經筵侍講後,太祖忽然問道:“當時堯舜傳賢,夏禹傳子,都是出於至正至公之心,所以天下後世,都佩服其為大聖人之舉動,而不敢有異議。朕今打算傳位於子,也就是傳賢之意,爾等以為何如?”
還沒說完,翰林學士劉三吾早挺身而出,俯伏於地,厲聲奏道:“此事萬萬不可!”太祖道:“為何不可?”
劉三吾道:“傳賢之事,雖是公心,卻容易陷於私。只有上古大聖人,偶一為之倒也罷了,傳子傳孫無黨無偏,歷代遵行,已為萬世不易之定位,豈容變易?況且皇太孫青宮之位已定,仁孝播於四海,實天下國家之大本也,豈可無故而動搖!”
太祖聽了很不高興,說:“朕本無心泛論,你為什麼要對太孫指名道姓,妄肆譏議呀。”劉三吾又奏道:“言者,事之先機也。天子之言,動關天下之禍福,豈有無故而泛言者?陛下綸音,萬世取法。今聖諭雖出於無心,而臣下犬馬之愚,卻不敢以無心承聖諭。故私心揣度,以為必由皇太孫與燕王而發也。陛下如無此意,則臣妄議之罪,乞陛下治之,臣九死不辭;倘若是有心之言,則臣言非妄,還望陛下慎之,勿開國家骨肉之釁。”
太祖不想太發作,但他的聲音裡已是含著十分的惱怒,說:“朕即使有心,也是為了社稷百姓著想,所以朕是為公,非為私也。”
劉三吾哭奏道:“大統自有正位,長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