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委會主任、副主任的,任職期間除繼續享受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外,同時還可享受同級村幹部補貼。

大學生“村官”聘期為兩到三年,今年全國將有4萬多名大學生“村官”聘任到期。中央組織部提出,要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流得動機制,引導大學生“村官”透過“留任村幹部、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等五條出路有序流動,為新農村建設及其他各個行業輸送優秀人才。(人民日報 董宏君)

美女村官養蟲賺百萬 物理系男生成泥鰍大王

揚子晚報報道 幾十萬條黃褐色的軟體小蟲在培養箱內蠕動爬行,這種看了就讓人有點怕的大麥蟲,卻在美女大學生村官陳新紅的手中十分乖巧。從2008年開始,陳新紅放棄城市裡的工作,在如皋鄉下養起了大麥蟲,去年就賣出了100多萬元。記者在如皋採訪時獲悉,和陳新紅一樣,如皋一些大學生利用“村官”舞臺,養金魚、養泥鰍、養雞鴨……不僅獲得了遠比城市工作收入高的回報,還帶動了當地百姓致富。

她放棄城市工作,回農村養蟲子

畢業於蘇州科技學院中文系的陳新紅是位秀氣的姑娘,但記者採訪她時,她正圍著圍裙在大麥蟲飼養間內為蟲子新增麩皮等飼料。她的一雙原本白皙柔弱的雙手,也開始變得粗糙。

陳新紅說,畢業後,她曾在蘇州、南通等城市的廣告公司工作,2008年招大學生村官時,她決定離開城市,回到農村。當年,她成了如皋市林梓鎮合興村的一名村官。“當時就打算既然當了村官,就決定幹下去,不離開,做點事情。”小陳說。

打算做事的小陳看到網上有人收購大麥蟲,這是一種近幾年才被中國引進的蟲子,既能做餌料,又是人們的盤中美味。看準機遇,小陳從外地一下子進了20公斤種蟲飼養。在她的精心餵養下,大麥蟲從肉眼幾乎看不見,到長成每條五六厘米,可費了她不少心血。“大麥蟲對環境要求很高,溫度最低不能低於18℃,而30℃以上就會被熱死;室內溼度也要嚴格控制;還要防止蒼蠅、老鼠、螞蟻等進入室內。”陳新紅說,蟲子吃的食物為麩皮和冬瓜,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經過3個月的精心照料,陳新紅養的第一批50公斤成蟲上市了,因為國內養殖大麥蟲的不多,很快就成了搶手貨,價格自然不菲。現在,她的大麥蟲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透過上網叫賣,銷往廣東、四川、山西等地。兩年“農民”的歷練,小陳放棄了曾經嚮往在大城市安家的想法,“現在工作和事業都很穩定,我打算在這裡繼續幹下去。”她說。

他趕著滑溜溜的泥鰍闖市場

記者採訪中發現,在農村的舞臺上,這些大學生不僅甘願俯下身段找準自己的崗位,而且幹得各有各的精彩。戴峰,這名2008年才畢業於徐州師範大學物理系的大學生,也同樣幹起了養殖,成了遠近聞名的“泥鰍大王”。

2008年畢業當年,小戴就來到如皋市東陳鎮徐灣社群擔任黨支部副書記,這裡相對落後,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經過一番上網搜尋和思考,小戴決定養泥鰍,並拜中國泥鰍協會會長喬宗禮為師。2008年11月份,小戴帶回了第一批泥鰍苗,挽起衣袖、換上長靴,他開始自己摸索著養殖泥鰍。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終於泥鰍漸漸長大,年底上市第一批泥鰍,銷售收入達10萬元。經過短短兩年的養殖,他在當地辦起了第一個大學生特種水產養殖創業園,面積達30畝。如今,一條條滑溜溜的泥鰍,經過戴峰之手,“滑”向市場,也為他賺來了大把大把的鈔票。

小戴在養殖上的專長讓組織上“相中”了他,如今,他已成為東陳鎮雙群社群的黨總支書記,而這個社群是遠近聞名的金魚養殖基地,其中北京市場上的蝶尾魚,有95%都來自於這裡,甚至還出口到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現在,他帶領大家建起了溫室養殖大棚,讓這些金貴的觀賞魚一年四季都能上市銷售。“下面的目標,就是開自己的網店,透過淘寶網賣魚。爭取使這裡成為中國觀賞魚第一村。”說起養魚,戴峰躊躇滿志。

“最大的成就是帶領大家賺錢”

臉龐黝黑、雙手粗糙、腳蹬皮靴的戴峰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成熟得多,雖然沒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便利,但身為本科生的戴峰卻樂在其中,也很有成就感。

戴峰告訴記者,他最大的成就,還不是自己賺了多少錢,而是讓許多群眾找到了致富門路,帶領大家賺錢。在自己當村黨總支副書記的徐灣村,自己養泥鰍成功後,帶領其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