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每朝每代都在修,不是楊廣一個人突然一肩挑起硬是幹挖出整個河道,楊廣修建的運河,是在各段河道基礎上將他們連起來。”
“修運河這個修,當然好啊,每朝每代都在修啊,從春秋到到後來,一直在修,怎麼不好,問題在於,為什麼這麼多人修,偏偏楊廣被罵了,這是有原因的。”
“對了,楊廣他爹楊堅也修了運河,也就是廣通渠,為何楊堅沒人罵,還開創了一個盛世,因為楊堅把人當人看。”
“徐樂在他的新書神鵰俠侶中記載過,唐宋都有疏通運河之功,後世更是有元世祖忽必烈挖了名傳後世的京杭大運河。”
“夫差,曹操,鄧艾,劉裕都挖了運河,他們都沒拿來吹,因為他們建立了不朽的功業,我相信元世祖忽必烈也不會拿京杭大運河來說事,因為他的功業太多了。”
“楊廣什麼功業都沒有,沒有頂尖硬貨,其他都吹不了,只能吹吹大運河。”
“再者說了,煬帝挖運河是為了享樂,是建立在累累屍骨之上的。”
“據統計,楊廣為挖運河,動用上百萬民力,曾經有一段河道挖得淺了些,楊廣就下令將挖掘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萬多人全部捆住手腳。”
“他挖運河,純粹是為了遊玩,他曾三次坐船透過大運河到江都巡遊,他乘著長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層的大龍舟。”
“隨行的嬪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別乘幾千艘華麗的大船,首尾相望,綿延二百多里,僅在岸上拉船的縴夫就有十萬多人,兩岸還有騎兵護送,旌旗蔽日,場面壯觀異常,這只是白天。”
“到了晚上更是熱鬧,燈火通明,鼓樂喧天,楊廣在船上縱情飲酒作樂,觀賞著兩岸被鋪天蓋地的燈籠照到的風景。”
“他不但享樂無度,而且還擾得百姓不得安寧,在他經過的地方,五百里以內的百姓要麼奉獻食物要麼奉獻人頭,許多百姓被搞得傾家蕩產,全是為了保住性命不得已而為之。”
“除此之外,他還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要不然天下怎麼會有三十六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大家都活不下去了。”
“如果這樣的人被稱為聖君,我願你回到隋朝,成為他治下的子民。”
《大唐》繼續連載,楊廣一死,無數人彈冠相慶。
“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是時人對他的評價,太狠了。
楊廣縱有千般不是,他也是一國之君,他要是活著,隋朝就還在,他一死,各種野心家就出來了。
無數人譴責宇文化極。
李密:“卿本匈奴皂隸破野頭耳,父兄子弟並受隋室厚恩,富貴累世,至妻公主,光榮隆顯,舉朝莫二。”
“荷國士之遇者,當須國士報之,豈容主上失德,不能死諫,反因眾叛,躬行殺虐,誅及子孫,傍立支庶,擅自尊崇,欲規篡奪,汙辱妃後,枉害無辜?”
“不追諸葛瞻之忠誠,乃為霍禹之惡逆,天地所不容,人神所莫祐,擁逼良善,將欲何之!”
竇建德謀臣孔德紹則說:“宇文化及與國連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弒逆之禍,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賊也。”
讀者們都傻眼了。
“你們這些反賊,還有臉說宇文化極?”
“宇文化極估計心裡也在納悶,你們哪來的臉說我?”
“李密和竇建德估計在內心裡都感謝宇文化極將楊廣殺了,楊廣不死,他們如何崛起?”
武曌道:“我就知道,宇文化極走了一步錯棋。”
楊廣雖昏庸,卻是你的主公。
弒君的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好下場!
宇文化極你殺楊廣的時候是爽了,後續怎麼辦?
天下人都不服你,你又沒那個實力壓服天下。
因為你弒君,也沒人願意歸附你。
你應該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呀!
司馬氏當年之所以敢弒君,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絕對的權利,你宇文化極何德何能敢這樣做?
就算是司馬氏,也為自己的弒君付出了代價。
另一位野心家登場,李淵發檄文要立楊侑為國君,說尊楊廣為太上皇。
“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秦明贊同李淵的做法。
李閥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