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今猶在 功過是非任人說
歷史上所謂的孟姜女哭的並不是秦長城,而是山東的齊長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其實與秦始皇並沒有直接關係。然而,這個源遠流長的民間傳說,反映了歷代廣大勞動人民對於封建官府不惜民力給人民增加過重負擔的憤怒與抗議,只不過把矛頭的焦點都對準了秦始皇修築的萬里長城。那麼,拋開民間傳說,應該如何歷史地看待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呢?
第一,修長城和出擊匈奴是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進一步統一中國的必要舉措。
秦始皇用兵匈奴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在對北方的匈奴人用兵之前,秦始皇三十年(前217)曾大規模出兵百越。百越是遍及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的少數民族部族。秦始皇動用了五十萬大軍平定百越。
進攻百越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戰爭的一種延續。滅楚並不意味著大秦帝國的勢力已經到達帝國的全境,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當時還不在秦始皇的掌控之中。秦始皇的野心是統一全國,不僅僅是六國統一於秦,而是整個中國歸於秦。在秦始皇的眼中,大秦帝國疆界的最南端要到達海邊,因此,臨海的百越地區就成為了秦始皇覬覦的目標。
秦始皇發動五十萬大軍南征。為了保證南征百越後勤保障的順利,在今廣西興安縣修建了靈(零)渠(興安運河)。這條運河引湘江水進入灕江,接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也保障了南征軍的水路運糧通道。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二十九 萬里長城(6)
平定百越的戰爭並非一帆風順。由於百越的頑強抵抗,戰爭打了四年秦軍才最終取得勝利。此時的大秦帝國,已完全佔有了百越地區。
所以,秦始皇修長城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是秦始皇統一全國戰爭的繼續,是鞏固大秦帝國的關鍵一步。
圍繞著長城的修建,秦始皇還修了直道。所謂直道,類似今天的高速路。秦直道首先是一條交通線,它從甘泉宮(今陝西淳化縣)向北,經鄂爾多斯草原,最終到達秦朝九原郡治所(今內蒙古包頭)。此外,這條交通要道同時也是一條軍事供應線。
第二,應對秦始皇所修工程作具體分析。
秦始皇是一位工程皇帝。統一中國之後,他主持了大量工程的修築,如皇陵、宮殿、長城、直道、馳道、靈渠,等等。從稱皇帝到病故,在秦始皇控制下的泱泱帝國簡直就是一個浩大且繁忙的工地。
以上這些工程並非屬於同一類。修皇陵、宮殿,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純屬勞民工程,只是為了滿足秦始皇個人生前死後的慾望。而修長城、直道、馳道卻不同,雖然也有勞民傷財的一面,但更是鞏固大秦帝國統治的重要舉措。對於這類工程,我們不能完全否定。
直道始修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三十七年(前200)竣工。由於秦直道的南北兩端近於一條南北直線,所以,稱為直道。
馳道是以秦朝國都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主要有通往洛陽的東方大道,通往南陽的武關道,通往太原、河東郡的臨晉道,通往漢中、蜀郡的秦蜀棧道,以及通往隴西郡的西方大道等。這些大道組成了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巨大交通網。馳道一方面便於秦始皇調動軍隊,另一方面也大大有利於各地的物資交流。
第三,長城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符號?
秦始皇不僅是一位集權皇帝、工程皇帝,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問題”皇帝。秦始皇兩千多年前修建的長城在二十世紀還曾經引發了一場當代人的熱議。有些學者認為,長城是中國封建社會閉關自守的一個象徵。
導致此論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中國近代社會落後的局面引發了近代中國許多學者的思考。所以,長城成了閉關鎖國的替罪羊。這個說法顯然不夠公允。
探究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是一個大課題,它無法一言概之,也不是一次課能講完的,更不是單個學科能夠梳理清楚的,它是一個跨學科的交叉課題。長城絕不是導致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更不能把長城看做中國近代落後的象徵。中國在近代落後有著多方面複雜的原因,豈是一座兩千年前修建的長城所能承載的?
始修長城者並不是秦始皇,而是戰國時期與北方匈奴接觸的秦、趙、燕諸國國君。而且,當時修建的也不只一座長城,山東六國為了防守也修築了長城。秦始皇的工作只是將這些與匈奴接壤的不連貫的長城連線起來。秦朝之後,除了元朝之外,歷朝歷代的皇帝,不論是漢族皇帝還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