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動力織布機每天的成本必須要麼低於所裁減的五名工人的工資,要麼低於可能的產品價格的下降額和需要增加一名工人的工資額之和。第三個條件是對前兩個的補充。前兩個條件,包括照管織布機的工人的工資,以及為獲得織布機而支付的工資和地租。至此,我們假定這些工資和地租的情況處於企業家想出使用織布機計劃之前的狀態。如果他的需求相對較小,我們這樣假定完全是可行的。但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勞動和土地服務的價格就會上漲,因為有新的需求了。其他的紡織企業起初繼續生產,所以必要的生產工具還不會直接地被削減,但對整個紡織工業來說,一般是會削減的,這是因為生產工具的價格上漲了。

因此,實行創新的企業家必須預見並估計,在他出現以後,生產品市場價格的上漲。所以,在他的估算中或許不只包括原先的工資和地租,還必須加上一個適當的數額,所以在計算利潤時還有一個第三項要減去。只有考慮了所有這三種變化,收入超過支出時,才有超出成本的剩餘。

實際上,這三個條件已經實現過無數次。它證明了存在超過成本的剩餘的可能性。然而,這三個條件顯然不總是能夠實現,當它們不能實現時,而這種情況又被預見到了,新企業就不會建立了;如果沒有預見到這三個條件不能實現,那麼新企業就不會有剩餘,甚至還會有損失。相反,如果條件都滿足了,這個剩餘實際上就是一種淨利潤。

因為織布機生產出更多的物質產品,與利用織布機所包含的同等的勞動和土地服務,並用原先的生產方法相比而言;雖然在生產品和產品的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用原先的方法仍然能使生產繼續進行,不發生損失。進一步說,只要我們的企業家付出代價,顯然,織布機是可以獲得的——我們忽略織布機取得專利的可能性,因為不進一步考慮這個問題將更容易理解。這樣,在由均衡價格決定的收入與現在實質上更小了的支出之間就出現了差額。這個均衡價格是在原先只有手工勞動時的價格,也就是成本價格,這個支出,指的是現在使用動力織布機之後,每單位產品的支出比其他企業更小。這個差額不會因為有我們所說的企業家的出現,進而帶來的在供求方面價格的變化而消失。這一點是很清楚的,我們不需要為此作更嚴密的說明。

但是現在來到了戲劇的第二幕。魔法被識破了,在誘人的利潤的刺激下,新的企業不斷出現。整個行業的全面重新組合發生了,伴隨而來的是:產量增長,競爭加劇,過時企業被淘汰,工人更有可能被解僱,等等。我們在以後將更仔細地研究這個過程。在這裡我們只對一件事情感興趣,那就是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必然是一個新的均衡狀態。在那裡,有新的資料,成本規律又開始起作用,所以產品價格又等於體現在織布機中的為使用勞動力和土地服務應支付的工資和地租,加上為使用織布機生產產品而必須一起利用的勞力和土地服務應支付的工資和地租。在達到這個狀態之前,刺激人們生產越來越多的產品的因素不會消失,在因為供給的增加而使價格下降之前,這種刺激因素也不會終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企業家利潤(3)

因此,我們所說的這位企業家以及他的直接跟隨者的剩餘就會消失。當然,不是立即消失,而總是在一個遞減的或長或短的時期後消失。儘管如此,剩餘還是實現了,在一定的條件下,這個剩餘構成了一筆數額確定的淨收益,儘管是暫時的。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剩餘落入誰的手中了呢?顯然落入到把織布機引入迴圈流轉中的那些人手裡,而不是落入純粹的發明者手中,也不是落入單純的製造者或使用者手中。那些按照訂單生產織布機的人只得到他們的成本價格,那些按照說明書使用織布機的人,起初購買時花費了很大代價,他們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利潤。利潤將歸於那些成功地把織布機引入產業的人們,不管他們是否製造並使用織布機,也不管他們是隻製造或只使用,這都無關緊要。在我們所舉的例子中,首要問題在於使用,但這並不是問題的實質。透過建立新的企業,動力織布機進入產業才得以實現,而不管建立新企業是為了生產織布機還是為了使用織布機,還是兩者皆有。

那麼,我們所討論的企業家建立新企業作了什麼貢獻呢?只有他的意志和行動。他們不以具體的商品作貢獻,因為他們要購買商品——要麼從其他企業購買,要麼從他自己的企業購買;他們也不是以所擁有的購買織布機的購買力作貢獻,因為他們的購買力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或者如果我們考慮他前期所獲得的收入,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