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櫻弧俺黿�胂啵�奈淥�怠蹦宋��俊�
而現代的知識分子,手中一般僅有筆桿子,早已丟失了槍桿子的權利。這是現代“知識分子”跟歷史上的“士”最大不同特色之一。
現代知識分子由現代教育體系所獲取的科學知識結構,也完全不同於“四書五經”和科舉功名的知識結構。
遙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有冬烘學究解釋國旗上的四顆金星,認為乃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商人(民族資產階級)”也就是新時代的“士農工商”。那種牽強附會的腐儒之見,實可貽笑大方了。
據筆者考證,在現代中文的話語系統(詞彙庫)裡,“知識分子”這個名詞,大約出現於1925年左右、而逐步流行於1928年以後。如果說在此幾年前“智識階級”這一集合名詞剛出現的時候帶有褒義的話,那麼,“知識分子”一詞起初則是帶有貶義的。最早的使用者為瞿秋白、毛澤東和胡適等人。讀者請參看《知識階級考》一文。
《現代漢語詞典》舉例說明知識分子為“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如科學工作者、教師、醫生、記者、工程師等。”《辭海》解釋知識分子為“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的腦力勞動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藝工作者、教師、醫生等。”這裡問題又來了:什麼叫做“較高文化水平”或“一定文化科學知識”?較高的“高”是指高校?高中?高小?一定的“定” 到什麼程度?歌星、球星、運動員、影劇明星算不算“知識分子”?……恐怕很難說得清楚。怪不得又產生了“大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這樣的分野,甚至引發“知識分子最無知識”這樣的判詞。
界定知識分子的三條標準
在政治文獻裡,“知識分子”逐步有了比較明確的定義。
中共中央在1948年 5月25日作出《關於1933年兩個檔案的決定》。此處1933年的兩個檔案是指:(一)《怎樣分析階級》;(二)《關於土地鬥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1948年重印這兩個決定的目的,是因為這兩個決定“只有一小部分現時已不適宜用,現在將這一部分刪去,其餘全部在現在的土地改革工作中基本上適用。”這兩個決定中,中國共產黨對於知識分子的認識,並非完全體現在後來對知識分子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中。長期以來,關於“知識分子屬於哪個階級(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的爭論和鬥爭尖銳複雜、艱難曲折,最終才達到了“知識分子屬於勞動人民(屬於工人階級)”的結論。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序言:什麼是知識分子?(2)
中央檔案《怎樣分析階級》中指出:“知識分子不應該看做一種階級成份。知識分子的階級出身,依其家庭成份決定;其本人的階級成份,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來源的方法決定。一切地主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在服從民主政府法令的條件下,應該充分使用他們為民主政府服務;同時教育他們克服其地主的、資產階級的或小資產階級的錯誤思想。知識分子在他們從事非剝削別人的工作,如當教員、當編輯員、當新聞記者、當事務員、當著作家、當藝術家等的時候,是一種使用腦力的勞動者。此種腦力勞動者,應受到民主政府法律的保護。”(《中共中央關於1933年的兩個決定》第14頁,中共北嶽區黨委翻印,1948年7月2日)
到20世紀50 年代,中共中央組織部為了便於實際工作,曾為界定知識分子提出過三條標準:
一、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國家幹部(行政管理人員、經濟工作人員等);
二、有技術職稱者(高校教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新聞出版人員、醫務人員等);
三、中小學公辦教師(民辦教師不在內。當時一般尚無技術職稱)。
確實,社會上老百姓一般把上述三類人,看作是“知識分子”。
1985年,為了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共中央組織部又重申了這三條標準。
20世紀50年代估計全中國知識分子大約500萬人。其中“高階知識分子”即教授、名作家、科學家、工程師、名醫等,不到10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4個500萬”的說法,即現代產業工人50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500萬、各級黨政幹部500萬、知識分子500萬,這是初步估計數。在“幹部”隊伍中有所交叉,即大致分為“工農幹部”和“文教(文化人)幹部”兩塊,其中文化人佔少數地位,又屬於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