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考的是《漢語》。
可以說大唐這幫傢伙把漢語的極致都擺出來了,那一句學而實習之,只是一個看似簡單的開頭,接下來就是對聯、換字、出題詩、一字多解,一詞多解等等。完了到最後,再有一題,竟然李元興的興農說。
李元興照後世搬來的白語文興農說。
這會非要用古雅的文字重新寫一遍,而且要求必須是歸檔文。
實話說,李元興都不知道歸檔文屬於那一種公文格式,至少他沒有見過。
那換字題,可以理解為韓愈的“推敲”之說了。一字多解,真正的是古漢語的精華所在,沒有根基的猜都猜不出來。
李元興自問,這樣的考試要是讓他考,怕是連縣那一級都過不了,當然,自己要是歸屬到遼東考區,估計還有機會。
一個上午,就考了《漢語》一門。
一個上午,李元興感覺後背都溼了,不是熱的,是冷汗。
當真是小看漢語了,博大精深,一個‘且’字。聽這些考官們討論,就用十種以上的用法,超出四種理解方式。李元興坐著只是聽,全當是學習了。
好不容易一上午過去了,李元興與眾考官吃的是工作餐。
卷是採用的封卷式,名字與考號都是保密的,其實也有作弊的機會,許多考生的字型都有著非常獨到的特點。不過皇家學院採用的是三人查閱的方式,而且每一批卷都是隨機抽出在職的,有相關資格的官員來閱卷。
下午考《初級算學》與《藥經》
六大學院,可以說除了醫學院之外,連農學院都要考算學的。曾經有人提出過意見,兵學要算學有什麼用,李靖大巴掌就扇上去了,不懂算學,你知道你有軍糧可以吃幾天。你知道你多少兵力可以在多少天跑多少裡。
下午開考的時候,有人拿出早上的《漢語》考卷想請李元興點評。
李元興藉口,自己沒有閱卷資格,還是看看新的考卷,只當是一個樂子。
算學。就是數學了。
大唐盛傳。論算學的本事,明月公主可能大唐排第一,秦王殿下弱一些。但也沒有人能夠達到秦王殿下的十分之一。
李元興其實也是自信滿滿的。
頭一頁,李元興慢吞吞的點上了一支菸,只是一些簡單的公式類題,主要就是看考生們對公式的記憶與理解。
這些公式李元興可以一個不差的搞清楚,畢竟現代的十二年數學教育不是白教的。
第二頁……李元興差一點把嘴裡的煙給吞了下去。
這是什麼?李元興幾乎就要把眼睛貼到捲上去了,捲上畫著有三個圓,七個,可能是八個正方形,已經數不出來有幾個三角形了。那詭異的多邊形。李元興認為要分清,需要不弱的眼力才行。
一道題,要求二十七條答案。
其中有求角度的,有求某條邊長的,也有求面積的。
“其實這個算學,還是很簡單的。只要不被那些多餘的圖形給誤導了,還是容易作出來的,畢竟所有的答案都有可以套用的公式,而且給每個人還發一隻算盤。”有位考官一臉輕鬆的說著。
當下就有人問了:“此題,怕是會浪費時間的!”
啪。啪,啪,就聽著開口的考官飛速的打著算盤,然後才紙上記錄著,還有人給看時間。那發下的秒錶,現代時間半個小時,搞定。
“估計,可能一處錯誤,有條線看走眼了!”
半個小時,李元興告訴自己,自己一定是離開學校時間太久了,不夠專注。
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李元興翻到《算學》第三頁,只看了一眼,李元興就要瘋了,密密麻麻的一張紙上,中間有九條線,將卷分成十份。然後每份上至少有四十個數字,短的到五位,長有有十七八位。
四百多個數字呀,加法。
在現代,這樣的難度至少是珠算六級的水平。
神呀!李元興在翻第四頁的時候,手都有些發抖。他已經想像不出來第四頁會是怎麼樣的題目了。
第四頁最上面寫著,兵學院必答,其餘學院可不答。
仔細把題看了一遍之後,李元興虛了,他相信自己鐵定答不出來,放在後世的現代,一流的高中生也沒有幾個能答出來了。
兩道題,一道是火炮的彈道落點,一道是床弩吊射對鎧甲的破壞力。
這他孃的連物理學的知識都包含在內了,重力加速度,以及弧度,而且還必須要懂函式。另一個,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