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6月上旬,中共中央根據西北形勢的發展,決定由彭德懷等23人組成中共西北局委員會,統一領導西北黨政軍工作。以彭德懷、賀龍、習仲勳為中共西北局第一、第二、第三書記。

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求和宣告,企圖爭取時間,重整旗鼓。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假和平陰謀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遵照毛澤東、朱德釋出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分別向西北、東南、中南和西南進軍。處於窮途末路的蔣介石,這時把一線希望寄託在盤踞西北的胡宗南和馬步芳、馬鴻逵身上,寄託在退縮中南的白崇禧集團身上。想依靠他們尚存的幾十萬兵力保住西北,屏障西南,待機反撲。

5月23日,中央軍委在關於向全國進軍的戰略部署中,確定第一野戰軍的任務是:向西北進軍,消滅西北地區之敵,解放並經營陝、甘、寧、青、新5省。要求年底前佔領甘肅、寧夏、青海。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位於西北,解放並經營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領入川,配合第二野戰軍解放川、黔、康諸省。這樣,消滅胡宗南集團和青寧“二馬”,解放大西北5省的重任,落在了彭德懷指揮的第一野戰軍肩上。

6月中旬至7月初,第十九、十八兵團先後取道禹門口、風陵渡,進到西安、咸陽、三原地區。西北、華北兄弟部隊勝利會師關中。這時,西北戰場上第一野戰軍的兵力由15萬人增加到34萬人,連同地方武裝達40萬人。而西北地區國民黨軍的總兵力還有30多萬人。敵我雙方相比,野戰軍兵力僅佔相對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因此必須把胡、馬兩部分割開來,集中兵力一個一個地殲滅。

在陝中戰役結束,胡、馬兵力後撤之際,中央軍委在6月下旬給彭德懷等來電指出:馬、胡軍之行動給我軍以首先殲滅胡軍的機會,希望你們針對先打胡宗南的方針,集中3個兵團主力,取迅速手段包圍胡部四五個軍,並以重兵繞至敵後,切斷其退路,然後殲滅之。楊得志兵團應立即西進,迫近兩馬築工據守,擔負鉗制兩馬任務,並嚴防兩馬回擊。

胡宗南和青寧“二馬”6月中旬的聯合反擊受挫,又見解放軍華北兩個兵團陸續到達西北,便改變方針,向後收縮兵力。6月下旬,青寧“二馬”退守彬縣、長武、永壽一帶。胡宗南主力由武功、周至向扶風、郿(眉)縣收縮。另一部撤至寶雞,由斐昌會統一指揮,轉入防禦。胡、馬兩集團這一部署的特點是互相利用,都想要藉助對方力量,互為犄角,便於聯合作戰;又各懷鬼胎,企圖儲存各自的實力,擺脫被殲的命運。

彭德懷分析胡宗南把五個軍部署在扶風、眉縣地區渭河兩岸,其意圖是作戰中可以南北呼應,無論是進攻、堅守或退卻,兵力都相當集中。但是存在嚴重弱點,即沒有戰役預備隊,擺在秦嶺的少數兵力只能起鉗制作用;而且渭河兩岸並無大軍渡河裝置,在第一野戰軍進攻時,南北之敵不能渡河迅速增援。如野戰軍能在扶風、眉縣地區將其主力分割包圍,其縱深無預備隊可援,必招致全軍覆沒。中央來電提出的“先胡後馬”的方針是完全切合實際的。

7月6日,彭德懷在咸陽主持召開有各軍黨委書記參加的前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執行“先胡後馬”的作戰方針。彭德懷說,消滅胡宗南和“二馬”這兩股敵人,不是一個戰役能解決的。我們的方針是“鉗馬打胡,先胡後馬”,力爭於漆河、千河之間殲滅胡宗南的主力。會議確定以第十九兵團鉗制兩馬,集結第一、第二兵團全部及第十八兵團主力,實行大迂迴大包圍,殲滅胡宗南部主力,再集中全力殲青馬。彭德懷特意提醒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說:“最關鍵的是二兵團。你們要隱蔽開進,路上如遇小股敵人不要糾纏,突然插入敵後,直逼渭河。在佔領青化鎮、益店鎮後即向羅局鎮、眉縣車站進攻,搶佔蔡家坡,切斷隴海路,阻擊敵人向寶雞撤退。”

7月10日,扶眉戰役打響。第十九兵團為迷惑敵人,掩護主力運動,於10日進入西安西北的乾縣、禮泉以北高地修築工事,以一部逼近“二馬”所部,形成將對“二馬”部隊開展進攻之勢,使其不敢輕舉妄動。衛戍西安的第六十一軍向西安南的子午鎮地區之敵發起進攻作戰,使胡宗南無法判明第一野戰軍總的作戰意圖。野戰軍主力部隊於11日拂曉開始進攻,像一把巨大的鐵鉗,夾渭河兩岸插向扶眉地區。

第二兵團由集結地區越漆水河繞道西進,向敵側後迂迴。擔任穿插作戰任務的第四軍,隱蔽急進,一晝夜前進140多里,於12日拂曉佔領羅局鎮與眉縣車站,截斷敵軍西逃退路。彭德懷得知四軍行動迅速,出色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