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8月1日在廬山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講了很多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問題,批評彭德懷是“經驗主義”, “不是馬列主義”。毛澤東對彭德懷說:“你這個同志事務繁瑣,事務太多,讀書少”, “對馬列主義基礎的許多學說,……你根本不大懂。”

廬山會議上的這種批評,深深觸動了彭德懷。理論修養是他的“短腿”當時,他痛心地承認,在幾十年的戰爭中,他認真研讀過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還是毛澤東在蘇區時代贈送給他的列寧的兩本書:《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 “左派”幼稚病》。現在他決心要彌補他自幼就喪失的機會——讀書。

在高階黨校的教員和他商量學習計劃的時候,彭德懷想到毛澤東在8月1日的談話,決定先從哲學開始。自1959年12月中旬到1960年2月末,他一氣讀了楊獻珍的《什麼是唯物主義》、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綱要》、蘇聯科學院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寫了大量的摘記和學習心得。這些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心得筆記和大量帶有眉批的書籍在1975年10月被“彭德懷專案組”以防止擴散為由銷燬了,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損失。從今天還留存的一篇哲學筆記看,他對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評價很高。他曾指著書架上的《毛澤東選集》對奉派來輔導他的黨校教員說:主席對馬克思主義確實有很大貢獻。

彭德懷仔細學習了列寧的重要哲學著作《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在書頁上寫下了許多批語。這本書現在作為彭德懷的珍貴遺物,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彭德懷的妻子浦安修在北京師範大學任黨委副書記。吳家花園離北師大較遠,她只能平時住學校,星期六回家。週末常來吳家花園的,還有彭德懷的侄女彭梅魁和幾個已犧牲的老戰友的家屬。儘管他們的到來使院子裡有了生氣,但大家的心情沉重,很少有歡愉的氣氛。而從星期一到星期六,園內便顯得分外冷清。彭德懷上午學哲學,下午看報紙檔案。報紙上的虛誇宣傳和書中的哲學原理直接衝突,幾乎天天登有醒目標題:“形勢無限好,高潮日日高”, “實現全面大躍進”, “大辦工業”, “大辦鋼鐵”, “大辦糧食”, “大辦食堂”, “大搞副業”“大搞深翻”, “大辦文教衛生”, “高速度萬歲”……接近年末,則是豐收喜訊紛呈:《奇蹟!奇蹟!》彭德懷在廬山意見書中發出的警號:“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打消耗仗,全面緊張”等等,一一被報紙文章駁斥。與報紙上繼續鼓動“大躍進”的同時,從中央到省、市、地、縣,一直到人民公社、生產隊,捲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反右傾機會主義”鬥爭。首當其衝的是各級黨員幹部中那些敢於直言大躍進、人民公社之失的人。他們被稱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小彭德懷”,受到大會小會鬥爭。在農村,一批生產隊長、農民黨員,因反對高指標和高徵購,也受到了批判。

吳家花園內的冷清與園外的“熱浪”形成鮮明對比,攪得彭德懷心神不寧。在連續多日對《人民日報》上的虛誇報道和言論無法忍耐之後,一天,他在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分析唯心主義的段落旁,寫下了幾句感想:“人們如果把認識加以片面誇大,認為只要主觀意識就可以創造出奇蹟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就不能不在具體事物中滑進唯心主義泥坑裡。”

1960年4月6日下午,彭德懷在懷馨堂書房內,習慣地從一摞報紙中首先開啟《人民日報》。

第八版幾個大字躍入眼簾:《食堂之樂樂無窮》。這是中共湖南省平江縣寫的一篇通訊,描繪了平江一個大隊食堂的情形。他仔細讀下去:“春風徐徐,送來了陣陣歌聲,陽春三月唱食堂,唱得心裡樂洋洋,食堂之紅賽杜鵑,我們住在天堂中……”他繼續往下讀去: “食堂門前,社員用雄健的筆姿寫著這樣一幅對聯:”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溫暖萬人心‘。“這是以後貼遍全國的一幅名對。

彭德懷把報紙一推,狠狠吐了一口氣,閉上了眼睛。他想象得出被砸了自家鍋灶的農民,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毛澤東的哲學——實事求是給了他勇氣,使他用更堅定的目光去冷靜地審視毛澤東今日的政治經濟學。經過半年的學習與反省,他看到了什麼呢?他看到的是大反“右傾”使本來已經存在的“左傾”錯誤更加嚴重。他滿腔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