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章 同坐龍床共享富貴

忽聞潺潺流水,碎濺瓊玉花。 阡陌縱橫,耕田連遍密蕙新苗。 江上垂釣幾老翁,三澗突響起漁舟唱晚,樵夫肩上擔峰椒駐足放歌附和。 固若金湯城,上頭旗幟鮮明,隨風飄蕩,士兵手執戈持予,閃閃發光。 九重的高閣殿宇,太極殿、文華殿、燒香殿、觀星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石砌階上千級。 九殿擺列著文冠武弁;長樂宮、大明宮、昭陽宮、華清宮、建章宮、未央宮。 一殿殿的鐘鼓管龠聲悠揚,奏出了一宮宮無數閨怨春愁。 禁苑露花浮嫩臉,風柳舞動纖腰盈盈。 通衢乘五馬,頂冠束帶儀容盛裝。 花柳的細巷,管絃的玉樓,勾欄的瓦舍,春風香依洛陽橋。 一行4眾,擔行李,拉牛馬,大步一宿館驛中。 次日一早,幾人行至寶象國朝門外,對閣門大使一拱手:“有大唐天朝僧人,特來面駕,欲倒換過關文牒,請為轉奏國王陛下。” “諸位天朝欽差,請稍等片刻!”那黃門小侍郎奏事官,立刻就飛走,來到九龍正殿白玉階前奏道:“萬歲,大唐天朝上國有個幾個高僧,欲求見駕,倒換通關文牒。” “大唐乃天朝上國,不可輕怠啊!”寶象國國王心中極喜,開口道:“准奏,宣聖僧一行進殿。” “宣聖僧一行進殿——” “宣聖僧一行進殿——” 一聲聲接力聲傳數十殿,把朝門外幾人宣至金階,禮畢。 兩邊文武百官,無不讚嘆:“上邦人物果然是不凡,大小高僧從容,護衛外表奇兇,非一般人物也!” 國王問:“唐長老,你到我國中有何要事?” 唐三藏道:“小僧是大唐盛世王朝的釋子,與我師弟領了天子敕旨,前往西方拜佛取經。 到了陛下上國,理應倒換文牒。故此求見,驚動了龍顏。” 國王道:“不妨不妨,既有大唐天子文牒,來人,取上來一看。” 小太監雙手捧上去,展開放在御案之上。 上面牒雲: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 切惟朕以涼德,嗣續丕基,事神治民,如履薄冰,朝夕惴夢。 前者,失救涇河老龍王,獲譴於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飄,倏忽至陰司,作了無常客。 因陽壽未絕,感恩閻王冥君放之回陽,而後廣陳善會,修建超度亡魂道場。 感蒙天尊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金身出現,指示西方有佛真經,可度幽靈,超脫孤魂。 特著令法師玄奘,小法師悟道,遠歷千山萬水,去詢求經偈。 倘到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放行。須至牒者。 大唐貞觀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寶印九顆。 竟是觀音菩薩大神上仙派令,寶象國王看完頓感震撼, 於是乎,取了本國一個大象玉璽印章,壓了一小象形狀花押,遞與唐三藏。 唐三藏謝了恩,收了通關文牒,看了尤典青一眼, 尤典青上前奏道:“小僧一來是倒換文牒,二來給陛下送上一封家書。” “甚什書?”寶象國王怔了一下。 “是陛下三公主娘娘,她被碗子山波月洞黃袍妖攝了去,小僧偶然間與之相遇,因此雲中寄書來。” 國王聞言,滿眼垂淚啼哭道:“啊哈,我的百花兒啊,自十三年前,你一夜失蹤,父王心碎,痛不欲生。 兩班文武百官,不知貶辭了多少,宮內宮外大小奴婢太監,也不知打死了多少, 結果只說是走出了皇宮,迷失了方向,然而方圓百里找尋無下落。 那知是妖怪攝了去!” 尤典青從衫袖中取出,小太監接過獻上。 國王一看有平安二字,手哆嗦不敢拆開。 他傳旨宣翰林大學士上殿念出來。 大學士上殿,殿前有文武百官,殿後后妃宮女側耳傾聽。 “不孝女百花羞,頓首百拜大德父王萬歲和三宮母后昭陽宮下,又及舉朝文武賢卿。 拙女於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辰好景夜。 蒙父王恩旨著各宮賞月華,共樂清霄盛會。 忽然間,一陣香風,閃出一個金睛藍面青發大魔王, 將女兒擒住,駕起陰雲,卷至半野山中,被妖怪以父姐生命相威脅,霸佔為妻。 過幾年產下兩個妖兒,盡是妖魔之種。 說起來真是敗壞人倫,有傷風化,本不應傳書將辱之事道來。 但恐女兒死了之後,下了地府難說清白,所以道明。 十三年來,女兒每每垂淚,含怨憶思父母大人,剛巧遇上了唐朝小聖僧, 是以女兒滴淚修書一封,乞望父王垂憫,遣上將救女兒回朝,逆女百花羞再頓首頓首。” 那學士念罷家書,國王嚎啕大哭,三宮淚奔,文武傷情,一片哀念。 唐三藏眼淺,也跟著抹眼淚,豬八戒、老沙眼睛紅紅。 尤典青長嘆一聲,目光厲色一閃而過:“這妖,我必須要閹了你。” 國王哭了好久,紅著眼,望向兩班文武:“那位勇士敢前去捉拿妖魔,救三公主出火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