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故塹窒�渙巳氈競>�1艘航母、3艘驅逐艦和79艘運輸船,總排水量總計42萬噸被擊沉所造成的巨大損失。。。。。。

相比之下,反倒是日本潛艇的破交作戰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它們在三個月裡一共擊沉了195艘商船和18艘盟軍艦艇,總排水量超過76萬噸,雖然還遠不能與德國潛艇相比,但日本潛艇卻僅僅損失了3艘,這樣的交換比無疑令日本海軍深感振奮。

之所以日本潛艇破交作戰的交換比甚至要超過經驗豐富的德國潛艇部隊一截,主要是因為德國潛艇活動的主要區域制空權和制海權都在盟軍手中,使得德國潛艇難以擺脫飛機這一頭號剋星的威脅,除了隱蔽性超強的水滴形潛艇還算安全,老式的船形潛艇大量損失難以避免;而現在美國航母幾乎全部損失殆盡,南太平洋上寥寥無幾的島嶼又都分佈在紐西蘭附近,加之日本潛艇的航程是各國潛艇中最遠的。可以進入南太平洋縱深作戰,因此完全不必擔心飛機的威脅。即使目前拖曳式聲納還未發明,飛機對老式船型潛艇來說也一樣是最大的威脅,因此僅僅遇不到飛機這一點就足以讓日軍潛艇的損失率至少減半。。。。。。

不過說到底這還得怪盟軍丟掉的太平洋島嶼太多,不但幾內亞島上堅持抵抗的萬餘盟軍殘兵在索羅門群島再次易手後因為徹底斷了補給而被迫向日軍投降,甚至整個南太平洋上也只剩下紐西蘭附近的幾個島嶼和復活節島等靠近南美洲的小島暫時倖免,其他所有能夠修建大型機場的島嶼全都落入了日軍手中,再加上尼米茲艦隊僅剩一艘航母而且還不敢輕易出戰,導致盟國幾乎失去了整個南太平洋的制空權。

不過話說回來,在日本最多時達到11艘航母上的強大艦載航空兵部隊集中攻擊下。不得不處處設防而分散兵力的美軍能夠以不滿4萬人的兵力和明顯落了下風的火力讓日本人付出總傷亡超過5萬、其中陣亡、失蹤和永久性傷殘的總人數不下14000人、先後有三個主力師團被打殘而不得不撤回國內整補的沉重代價。已經可以說是竭盡全力了。。。。。。

除了不必擔心遇到敵人飛機之外,美軍雙線作戰導致反潛艦艇、特別是具有戰鬥力(注1)的反潛艦艇相對不足和之前對日本潛艇威脅的輕視也是日本潛艇部隊取得如此戰果的重要原因,此外氧氣魚雷/過氧化氫魚雷航程遠、速度快、威力大卻又像電動魚雷那樣幾乎沒有航跡的優勢也繼續令盟國深受其苦。。。。。。

不過盟國方面似乎也有理由感到慶幸,南太平洋相比北大西洋要開闊得多。危險海域也相對較少。使得盟國的艦船對於航線的選擇餘地遠比北大西洋上大得多。這無疑可以大大降低日本潛艇遇到盟國艦船的機率。也正是因為這樣,日本潛艇雖然交換比非常出色,但絕對的戰果卻與德國的潛艇部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不過。日本在南太平洋上除了潛艇部隊,還有那包括10艘航母在內的強大主力艦隊。。。。。。

山口多聞為了引誘、同時也是迫使尼米茲艦隊離開紐西蘭出來迎戰,故意把這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龐大艦隊一分為二,然後在南太平洋上一北一南各自活動,由於零式戰鬥機的航程超遠,因而偵查範圍也大得可怕,兩支艦隊這麼一鋪開,幾乎將南太平洋上盟國艦船的航路全都截斷,其間更有躲避不及的多支盟國的運輸船隊及其護航艦隊遭到了日軍航母編隊的攻擊。。。。。。

雖說這個時空因為近炸引信和炮瞄雷達的提前出現,使得防空炮火的命中率比歷史同期高了何止十倍,這令艦載機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與盾的對抗總會一直持續下去,透過與德軍的交流和自己對太平洋戰爭初期的總結反思,日本海航也漸漸找到了一些艦載機編隊對付防空火力超強的美國艦隊的辦法。

對於美國人那幾乎打不光的海量驅逐艦和那些相對老舊的薄皮輕巡,日本人效仿當初中國空軍對付他們輕型軍艦的辦法,讓轟炸機、甚至部分戰鬥機攜帶航空火箭彈專門負責攻擊那些薄皮的艦船,不過他們並沒有採用外掛航空火箭彈發射器的方式,而選擇了導軌式,這樣飛機射出火箭彈後就可以恢復絕大部分的機動性,無論是參加空戰還是逃跑都比帶著累贅的發射器要方便得多。當然,精度相對來說要比發射器打出的稍差一點,不過日軍飛機的數量比當初抗戰期間的中國多得多,完全可以用火箭彈的密度來彌補精度下降的損失。

由於航空火箭彈的射程普遍在5000米以上,軍艦的目標又非常大,所以飛機完全可以利用它在進入敵艦大口徑高射炮有效射程之前搶先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