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押送到工地上修路的多爾袞難得吃上了一頓飽飯,面對記者的採訪,但記者問他為何要逃離朝鮮時,他帶著哭腔說道:“都是多鐸那個混蛋,派了信使和本王說明軍已經把鴨綠江堵死了,而且代善和豪格都死了”
專題版面,則是對陳鍾盛的報道,力挺陳鍾盛的各項改革方案。
第二天,第二份報紙就立馬送了出去。每天一份,從不間斷,皆用馬車在驛站間不斷傳遞。
從第三天起,終於收到了一些讀者的來信,評論版上也有內容出現了。
凡是想要評論,或者對評論進行反駁的,都可以寄信到‘濟民客棧’,篩選中刊登到評論版上。
其實最有看點的地方,就是評論版。因為人們時常會因為意見不合,在評論版上爆發罵戰,非常符合世人的愛看熱鬧的心態。
趙巖會以公開身份,對這些評論進行一些回覆,讓他的聲音傳遞出去,讓人對他少些陌生。
大明各地精英階層,迅速接受了這種每天都有的報紙。他們處於社會中上層,對於政治、軍事等等非常敏感,然而在這個資訊塞閉的年代,資訊傳遞得很慢,卻不全面。
而《大明日報》的出現,則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一問題,雖然並不能像未來的時代那般當天的新聞第二天就能刊印發行,然而《大民日報》勝在資訊全面,內容豐富多樣,而且售價很低。
大明日報天天發行,影響力飛速的擴大。由於趙巖讓驛站到處給當地的鄉紳、官員、書院免費贈送,影響力不暴漲實在沒道理。
《大明日報》的那句宣傳語:不出戶,知天下。迅速的傳遍整個大明有發行此報的的各省。
在銷售方面,除了報童在街上叫賣,有些想要長期閱讀的還可以整月訂閱,有人專門送報。
這些銷售方案,都很好的在各個驛站執行了下去。
崇禎自然不會對《大明日報》熟視無睹,第一期的《大明日報》剛發出來第三天,就送到了崇禎的面前。
崇禎對山東方面的情況非常敏感,錦衣衛盯得也很緊。錦衣衛在濟南、濟寧等重要城市都有常年駐守人員。
第一版的內容,實在找不出什麼讓崇禎發飆的地方,只是對這報紙的名字很是不爽,不過報紙上有鄭重申明:本報乃為民營機構,意在天下士子皆能收聽天子聖意,天下百姓皆能上達天聽,故名《大明日報》。
第一版的專題引起了崇禎的高度注意,統御萬方,振興朱家王朝,乃是崇禎追求的至高理想。
一時間崇禎又想起了趙巖曾經對他的建議——抄家把那些鹽商,以及鄭芝龍給抄了,那朝廷的財政全都一下解決了。
只不過崇禎也就是想想,並不符合實際,就算他是皇帝,也動不了鄭芝龍,人家隨時可以流亡海上,到時候又成為東南禍患,實在太過冒險。
崇禎一時半會還未意識到報紙的巨大威力,也就放任自流,而且每天起床,必然讓太監把買來的報紙呈上給他閱讀。
隨著趙巖派出的記者陸續進入狀態,很多地方上的事件也在報紙上曝光了出來,這對於崇禎來說很重要。
雖然崇禎手上有錦衣衛,然而錦衣衛也是**機關,工作起來也不是那麼積極,崇禎很多時候對地方的情況兩眼摸黑。
而《大明日報》提供了一個讓崇禎知曉外面世界的視窗。
從第一期,到後面幾期的內容都很中規中矩,就算是指責,也不會指責朝廷,也只是指責某些官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事件的報道越來越多,而且軍事版面上,也陸續出現了與流賊作戰的情況。
這是崇禎每天第一個看的地方,就是軍事版。因為他發現,戰地記者的報道,和地方官員傳回的奏章內容很多時候詫異巨大。而且這些報道中,往往都附帶著許多對百姓的採訪,這常常讓崇禎震怒異常,甚至有個知縣因為瞞報,被崇禎下令問斬。
崇禎看到的戰地報道,全都是戰地記者在騎兵的保護下在作戰區域所採訪到的,地方官員漸漸明白,這些記者不是好東西。
然而這些記者可不是像後世的記者那般想扁就扁的,個個戰地記者身邊都有騎兵保護,地方官員根本無法對付。
《大明日報》漸漸進入佳境,五月初一,作戰各營已經在黃縣集結完畢,趙巖用《大明日報》造勢的行動也隨之開始。
——————
第二更
第三卷:聚斂天下 第一百三十四章:招撫劉國能
第一百三十四章:招撫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