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可這在水稻種植上,卻達不到粗放種植的條件。

水稻種下去的確沒什麼問題,但收割的時候呢?一戶人家能收割100畝的稻子嗎?別說是100畝,就是50畝都已經夠嗆了。

不過趙巖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

以現在大明的人口,兩億人就頂天了,土地壓力很小。

糧食問題雖然看似緊迫,但只要在軍事上確保地方不出現人為破壞,並且在修繕水利的情況下,糧食很快就可以充盈起來。

而且以大明人口的數量,這些土地要是開足馬力種植,那很快就會造成糧食過剩。

商品糧基地在大明其實很多,北方有東北平原,南方有湖廣、蘇浙,西南有四川盆地,在確保天災**方面的最低水平後,再對土地進行調控以消除太大的土地兼併,只要不出現太大的天災,到處都可以豐收,到時候糧食過剩是必然的。

畢竟市場恢復能力還是很強的,只要有恢復的動力在。

除了種植糧食外,還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經濟作物,但經濟作物種太多也會造成農產品過剩,一旦海外殖民地出現問題,就會迅速蔓延到內部來。

在分析清楚土地和人口的形勢後,趙巖決定批准南洋的‘穀倉計劃’,而南方不種太多水稻,改種玉米養肉牛。

漢族的主食是大米,因此大米是需要保障供應的,水稻種植無法做到粗放種植的情況下,就轉移到殖民地去。

而國內大量土地則用來種玉米發展養殖業,玉米青貯後用來養牛、養羊,用肉食養活一個人口比用穀物養活一個人口的土地要來得多,因此這樣一來,就可以消化掉多餘出的土地,同時還改善飲食質量,肉自然比穀物好吃,營養也更好。

只要南方北方的養殖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人們就可以敞開肚子吃肉,頓頓都可以大魚大肉。

再加上水果、棉花、油菜等經濟作物,土地就可以消化掉了。

而所需的大米,則從南洋供應本土。一旦人們的生活條件達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長率都不會太高。

到時候再號召多生娃,就不會出問題了。

很快趙巖起草了一份命令發往日本,這道命令是給劉國能的,命令中讓他多抓點倭奴送到南洋去。

南洋猴子成不了事,以南洋猴子那懶惰的習性,種植園的產量絕對沒有預測的那麼高,關鍵時刻還得讓日本鬼子上,讓他們多勞動勞動,勞動最光榮

趙巖已經把南洋定義成了一個出產熱帶水果、橡膠、稻米、名貴木材的地方,當前他禁止砍伐紫檀木。

紫檀木要保護這是肯定的,但砍伐也要的,留著不砍也沒用,只是砍伐數量上得限定,最好是讓人多種點。

整個明代都在大肆砍伐紫檀木,國內砍光了就到南洋去買,凡成年的紫檀木皆被捆載帶走,然後儲存起來。

目前南洋群島的紫檀木數量較少,新的還未長成。這種木頭要數百年才長得起來,所以趙巖想,現在要是年年種上許多紫檀,那麼等二十一世紀時就會有很多了。

想到二十一世紀,紅豆杉的數量也很少。

正愁沒地方砸錢的趙巖,很快撥款50萬銀元,讓人在南方和南洋地區試種紅豆杉和紫檀,以後每年都要種。

蒙古地區治沙防沙方面,趙巖則撥款500萬銀元,著手對沙漠化地區進行治理,以後年年要查驗,500萬兩對於治沙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年年都是要投入的。

對於農業稅的徵收方面,趙巖決定變動。

想明白今後的農業要如何發展後,趙巖決定將養殖業這一塊孤立出來徵收,養殖業需要較多的土地,因此趙巖決定將500畝的上限提高到3000畝,即擁有土地不超過3000畝,稅收都是合理範圍內的。

但想要用享受這種待遇,必須透過考試,具備養殖業的技術條件,瞭解養殖模式,懂得如何青貯飼料,明白採用先進的方法養殖。

農場主必須具備良好的教育,同時不能將用來發展養殖業的土地改做他用,而在非傳統區域內的農場主,則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

不過這個法案暫時沒有釋出,趙巖目前還沒有把手伸到南方去。

此時趙巖在行政擴張上已經感覺很吃力了,畢竟高素質的吏員太少了。

目前山東能出現這樣的行政狀況,主要是在他監督下的結果,若是出了一定距離,到時候天高皇帝遠,難免出現貓膩。

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