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天津長蘆鹽區,以及這萊州灣鹽區。

萊州灣不僅適合海灘曬鹽,地下還藏有豐富的滷水,這些滷水的含鹽濃度是海水的2~6倍。後世山東八十年代就靠開萊州灣的地下滷水,讓全省產鹽量翻了兩翻。從2oo萬噸,提高到8oo萬噸。

鹽稅是進皇帝小金庫的,趙巖此番動作,不是摸皇帝錢袋是什麼?

————

第二更,感謝書友行途、書友2172o2338的打賞,謝謝!

第二卷:猛虎出閘 第二十八章:馬匪!

不過皇帝的錢袋早被人撬了無數次的牆角,淮鹽年產將近十億斤,大部分都是進了那些權貴的口袋。

茶鹽專賣,向來是封建王朝重要財政收入,宋朝時達到頂峰,兩項專賣年收入幾千萬貫,到了明代,則被那些權貴給瓜分了。

茶稅就不用說了,每年不過十幾萬兩,鹽稅同樣低得可憐,一年也就兩三百萬兩,與總量根本不對等。

明代的皇帝,說白了就是傀儡。雖然掌控著生殺大權,但那些文官集團和權貴勾結,無時無刻都在挖著國家的牆角。

朱由檢上吊前所說了一句: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這句話並沒有說錯,明廷的滅亡與財政破產有莫大的關係,而那些文官和權貴就如同吸血蟲一般吸附在這個龐然大物之上,不斷從國家身上攫取著利潤。

就算是財政豐盈,那又能如何?銀子照樣也用不到實處,一到戰事起,那些文官的財機會就來了,銀子根本用不到兵員身上。

遼東之所以敗壞,與那些文官分不開關係。響時文官要扣一筆,武官要升職也得行賄。

導致被扣了一大半的銀子到武將手裡,武將又扣了一大部分,反過來去行賄文官,以至於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崇禎初,朝中京官或地方主官出缺,除循例由新進士中選拔外,也由任過一定時期的州縣官吏中進行考選。這就給某些朝臣,大開了財之門。

考選標準並非根據德、才,而是徇私枉法。譬如禮部郎中路邁,只因為和大學士周廷儒的弟弟周正儀是兒女親家,依仗這個關係,竟訂出“七千求詞林(翰林官)、五千求科(給事中)、三千求道(監察御史)”的價格,公開受賄,代人走門路求官。如果沒有把握,路邁豈敢公然如此?朝中層層勾結、徇私舞弊的內幕,由此不難窺見。

反正皇帝就是傻瓜,所有文官都在騙皇帝,皇帝的教育是文官主持的,整天不出京城的皇帝哪裡懂得那些貓膩。形成了朝廷在愚民,官員在愚皇的千古奇觀,連君主立憲制都不如。

趙巖直接在萊州灣建立了一個流民安置點,第一批大概五千多人的流民被安置在了這裡。

修起簡陋的房屋後,趙巖馬上著手組織人員修建鹽田。

海水曬鹽的技術很早就出現了,當代也有許多地方採用。例如淮鹽,淮南煮鹽,淮北曬鹽。

不過淮北曬鹽的方式比較獨特。

還有長蘆也是靠曬鹽,另外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鹽田分佈,只是這種技術沒有大規模的推廣開罷了。

曬鹽的好處就是成本低,產量並不一定比煮鹽高。

若是相比那些簡陋的煮鹽裝置,產量自然更高。但曬鹽與淮南的煮鹽產量相比,卻是會低出很多。

淮南的鹽戶煮鹽使用的是大鐵盤,五六人日夜開工可產上千斤海鹽。不過鐵盤的成本很高,一般的鹽戶買不起。

產量最高的莫過於利用地下滷水的井灘曬鹽法,萊州灣的地下滷水很多,只是趙巖目前還沒那技術去展。

鑽井技術低下,抽水效率更低。

不過好在渤海灣的地理條件優越,這裡是灘塗曬鹽產量最高的地區,若是將萊州灣的淤泥灘都開成鹽田,產鹽量絕對高於兩淮。

謝永明這些日子並不好過,整天都在提心吊膽當中。挪了挪肥胖的身軀,思慮了一番卻依舊不敢離開自己的小堡。

三個月前謝永明與吳安邦達成協議後,正心中暗喜間,沒過幾天卻傳來吳安邦大敗於白洋河。

沒過十幾天,朝廷竟然將吳安邦逮捕問罪。而那趙巖竟然就撫成了登萊遊擊,這讓謝永明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中,連忙跑回招遠閉堡嚴守,時刻關注著風向。

上個月趙巖剿匪期間,把謝永明嚇得日日做噩夢。萬幸的是,趙家好似不知道他的存在。

可能吳安邦那草包沒把他給供出去吧!

吳安邦的確沒有把他招供出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