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京城的達官貴人雖多,但銀子卻不如揚州的兩淮鹽商多。
揚州的兩淮鹽商,可謂是當代最富裕的一個群體,那些資本加起來,就連富可敵國的鄭芝龍也比不了。
兩淮鹽商中,又以徽商最多,資本多的上千萬兩,資本少的也有上百萬兩,要知道淮鹽在私鹽中佔據的比重絕對過一半,這些鹽商一個個都富得流油。
鹽商們生活奢侈,向來是奢侈品的最佳銷售地點,所以鄭世璉心中琢磨是賣到京城去好,還是賣到揚州去好。
賣到揚州去賺的銀子更多,賣到京城去,正好可以用這些西洋鏡和朝中大佬結交,以後生意上也好做。
趙全和鄭世璉的管家下去交易,鄭世璉沒思忖多久,繼續和趙巖商議,自然是剛才答應的代購糧食一事,“不知世侄需要買多少糧食,我儘快讓人去準備。”
“大概幾萬石吧!”趙巖想著說道。
“什麼~!幾萬石這麼多?”鄭世璉聽著趙巖那好似完全不在意的語氣,忍不住叫了出來,“世侄,這可是幾萬石糧食啊!”
“難道世伯買不到?”趙巖品了口香茗,平靜的問道。
鄭世璉搖了搖頭,說道:“這倒不是,現在是九月份,秋收剛過不久。我鄭家也在各地收了不少糧食,這幾萬石還是能拿得出手的。就算我鄭家沒有,濟南城靠近漕運,想買些糧食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世侄可得先清楚了,就說一萬石糧食,就夠三千人吃上一年的了,若是老弱多些,一年下來說不定還有剩餘。世侄要幾萬石糧食,莫非要養上萬人?”鄭世璉詫異的看著趙巖問道。
“世伯有所不知,登州被孔有德攪得一片破敗,現今餓殍遍野,百姓流離。沒飯吃的百姓,自然是隻能從寇。家母信佛,所以小侄想多買些糧食回去,好開設粥棚賺些功德。多救濟些百姓,也能讓登州能安定一些,不至於讓匪盜勢大,正所謂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趙巖面色沉重的說道,話裡真也有,假也有,他自然不會說買糧食回去是為了招募流民。
這古代人的智力可不是蓋得,要知道屯田這等強兵良策,只要多看些書的人俱是清楚,歷史上以此定鼎天下者不少。
古有曹操,近有朱元璋,都是靠這屯田,以雄厚的補給能力掃蕩敵對勢力。趙巖現在手頭就那麼一百多個家丁,能低調還是儘量低調。
畢竟他需要的糧食數額比較大,說是養手上的佃戶,也說不過去。
“世侄有此為國之心,實在是令世伯我為之汗顏,既然世侄要在登州開設粥棚,世伯也出五千石糧食,掙點公德吧!”鄭世璉說道,許諾了五千石糧食出來。
“小侄多謝世伯了。”趙巖拱手笑道。
“無妨,無妨。糧食方面世侄無需擔心,我鄭家庫存的糧食還有七八萬石,如果世侄還要更多,我可向世侄引薦一些我山東幫的糧商。”鄭世璉說道。
“小侄一時還不用那麼多,就先買五萬石吧!”趙巖思量了片刻說道。
“米麥一石作價一兩五錢如何?”鄭世璉談起了價格。雖然他拿出了五千石免費送給趙巖,但生意歸生意,價錢還是要談的。
趙巖也不願多扯皮,直接答應了下來,“世伯這價錢還算公道,那就這麼定了吧!”
“好,那便這麼定了。”鄭世璉高興的笑了起來,心道今天做生意真是順心,又給他弄了幾萬兩銀子。
只是鄭世璉不免對趙巖的看法有些變化,心中斷定這個年輕人心性還是太嫩了些,目前這樣子還不適合做生意,就是不知道以後如何。
趙巖的確不是一個適合做生意的料,但他來自後世,本身所具備的能力和眼界,在這個時代要賺到銀子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是談價上難免被動。
對此趙巖也不甚在意,這點得失不值得他掛懷,反正自己又不缺銀子,以後找個老練的掌櫃幫他談生意就行了。
目前最要緊的還是買到糧食,用這些糧食招募到流民,並在登州的那些荒廢土地上種上糧食,只要種上地瓜,以後自給自足不是問題,也就不再買糧食了。
不過糧食販賣生意還是讓趙巖比較心動的,明朝的糧食販賣絕對蘊藏著巨大的利潤。低買高賣,向來是那些糧商家的秘訣。
明朝因為稅收制度原因,導致糧食價格波動很大,一到農民交稅的時候,市面上就會出現大量的糧食。
因為明廷徵收的是銀子,而不是直接徵收糧食。農民納稅時都必須先把糧食賣出去,換到銀子再上繳給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