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縱橫馳騁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迄大海的廣大地區。至1947年底,共殲國民黨軍20萬人,解放縣城近百座,調動和吸引了國民黨軍南線主力,迫使重點進攻陝北、山東的國民黨軍主力回援,並使中原地區由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的重點後方變成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在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同時,內線的西北、山東和晉冀魯豫、晉察冀、東北等戰場上轉入了戰略反攻和進攻。西北野戰軍發起榆林、沙家店、延清、黃龍等戰役,徹底結束了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進行了膠東保衛戰,收復膠東腹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晉察冀解放軍舉行清風店、石家莊戰役,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作戰,迫使東北國民黨軍退縮於錦州、瀋陽、四平、長春、吉林等城市及其附近地區,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到1947年底,戰爭已經主要地不是在解放區內進行,而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進行,國民黨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變為“全面防禦”。人民解放軍總部於1947年10月釋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向全國人民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12月,毛澤東完整地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空前的秋季攻勢。華東野戰軍於9 月 16 日發起濟南戰役,僅8 天時間,就攻克了國民黨軍重兵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東北野戰軍於9 月 12 日至11月2 日舉行遼瀋戰役,殲滅國民黨東北“剿總”衛立煌集團47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遼瀋戰役的勝利和東北全境的解放,使東北野戰軍百萬大軍由一支區域性部隊變成全國性的戰略機動部隊,東北解放區成為一個統一的、鞏固的戰略總後方,這對於奪取戰略決戰的全面勝利,以至於對全國的解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遼瀋戰役的勝利,加上濟南等戰役的勝利,使戰爭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 萬人,人民解放軍增長到310 萬人,人民軍隊不但質量上早已佔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指出: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程序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為加速戰略決戰的程序,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合作戰,從11月6 日至翌年1 月10日舉行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徐州“剿總”劉峙集團55萬餘人。至此,南線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均獲解放。淮海戰役勝利後,人民解放軍兵臨長江北岸,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已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為就地殲滅華北傅作義集團,中央軍委今剛剛結束遼瀋戰役的東北野戰軍不經休整立即入關,會同華北部隊進行平津戰役。從*月四日至翌年1 月 31 日,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52萬餘人,華北除少數幾個國民黨軍孤立據點外均獲解放,並創造了北平、天津、綏遠三種解決原則,高度概括了人民軍隊20年的戰爭經驗,進一步完善了人民解放軍的戰役戰術原則。

為繼續發展戰略進攻,中原地區解放軍三路大軍密切配合作戰,先後進行了洛陽、宛西、宛東、豫東、襄樊等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在中原的防禦體系,使中原解放區得到進一步鞏固;華東野戰軍內線兵團分別發起膠濟路西中段、津浦路中段戰役及益林、鹽南、出擊隴海路東段等戰役,使山東地區除濟南、青島等少資料點外均獲解放,並重新開闢了威脅京、滬地區的蘇北戰場;西北野戰軍先後發起宜川、西府、隴東戰役,收復延安等地;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冬季攻勢,將東北國民黨軍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聯絡的城市內;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分別舉行平漢路北段破擊戰、察南綏東和臨汾、晉中等戰役,解放華北大片土地。

至1948年6 月,人民解放軍徹底打破了蔣介石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的反革命方針,粉碎了其所謂的全面防禦和分割槽防禦,各解放區連成一片,並創造了新的中原解放區。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偉大歷史性轉折。

卷四(1948年7 月——1949年1 月):《揮師決戰》。展現人民解放軍發起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奪取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的宏偉場景。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後,敵我力量對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