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博弈 三(2)
人們對他的信心又開始回升!
但他這次沒敢得意忘形。他只將這隻股票視為交響樂的序曲,真正的華彩樂章是渤大機械H股。每當想到渤大機械,他就會熱血沸騰。有時他試著打坐,也很難靜心,腦海中常閃現出電影《現代啟示錄》中的那一幕:美軍坐在直升機上,因為面對茫茫的叢林而心虛,所以一邊用機槍往林海覆蓋的大地上狂射,一邊用瓦格納氣勢如虹的《女武神》為自己壯膽,那是銅管合奏掀起的巨浪
第二十一章 峨眉迷霧 (1997年8月)
峨眉迷霧 一
為逃避要股票的熟人,王曉野躲到了四川。但他不僅是為了逃避,因為他還想趁機會晤一家民營製藥廠的老闆。
王曉野的視野充滿前瞻性,早在國企上市的高潮中,他就隱約聞到了一股民企的發酵味兒。他發現中國的許多產業早在八十年代就對外資開放,但偏偏不對內開放,即不讓中國自己的民營企業進入。民企無論在投資效益和風險控制上都優於國企,可是政府寧可讓外資進
也不讓自己的民企進入!何故?據說是為了保護國企!至於鐵路、電訊、石油、金融等領域更不許民企進,而只許國企壟斷。王曉野想,若真能保護國家利益也罷,但他發現保護的都是本行業和本單位的利益,而且凡是壟斷的行業,效益和質量都一定最差!比如鐵路、航空、銀行等等。他還發現浙江已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原因就在於它不僅對外開放,而且對內開放。可惜政府目前的任務主要是阻擋民企出去融資,因為阻擋其在國內融資的機制已經很完善。王曉野認為對內開放已勢不可擋,而自己的使命就是加速這趨勢。他說這不過是在普及一個常識!
製藥廠的老闆李安平久聞王曉野的大名,數次邀王曉野到四川幫他策劃上市之事,但王曉野一直沒時間入川,此次華北食品股票的短缺正好成全了此行。李安平早已探到王曉野吃素,聯想到他可能信佛,便乘機把四川行改稱為峨眉山之旅。
李老闆年近四十;理著平頭,長得白淨、高大,約有一米八五,一雙笑眼看上去像彌勒佛。他原是一家國營紡織廠籃球隊隊長,後來被派到本廠駐深圳的公司任銷售經理,從此大開眼界。由於他學東西快,出手大方,加上其面相給人好感;與港商們混了三年之後,個人的資產就到了一千多萬。國營紡織廠總是給他先發貨,後收款。最後這家國企倒閉,他便聯合了廠裡幾個經理低價收購了地處市區的廠房,就地搞起了房地產開發。不到兩年;李安平己經賺了兩個多億。
此時正值中國股市風起雲湧。李安平很快發現上市的核心問題並非企業的業績,而是上市指標,而掌握這些指標的主要部門和官員都集中在北京。如何“勾兌”北京的官員便成了“老幹部”遇到的新問題。“勾兌”本是釀酒用語,好酒必經發酵和勾兌,四川人便把勾兌活生生地用到了更多的場合。
李安平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把房地產業務發展到了北京,與一家單位合作蓋起了一個幹休所,對方出地他出錢。出面承攬此專案的是一位離休老幹部的女兒,由於老領導曾長期任職金融系統,由他提拔的現任領導們還算給面子。李安平果然如願拿到了一個上市的指標。因他的經營範圍過於龐雜,主業定位不清晰,涵蓋地產、食品、製藥和貿易等,李安平決定收購本市的國營老字號藥廠“釆芝堂”,明確以製藥為主業,只是不知如何下手。
“釆芝堂”是一家名揚巴蜀的百年老號,早年本是民營企業,其主人正是李安平的爺爺李炳鈞。五十年代初“釆芝堂”被政府強行公司合營,再改成了國營。李安平之父李學誼出生於翰墨、中醫傳統世家,少年便得道家真傳,又是華西醫科大學留校的高才生,德才兼備,所以反右一來他就被打成右派,發配遙遠的阿壩藏族自治州,從此由醫而道,由道而佛,求佛問道於峨嵋、青城之間,最後竟如老子西出函谷關一般不知所蹤。李安平的願望就是將“釆芝堂”合併上市,既讓祖業迴歸,又救活垂死的國企。按理說兩者的結合大有雙贏機會。哪知“釆芝堂”儘管瀕臨破產,但領導們討論了一年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主管部門也互相推諉。
李安平因父親發配邊陲,母親去世較早,從小跟爺爺過,受家學薰陶,佛道皆有涉獵。爺爺去世後,他十三歲便開始獨自闖蕩江湖,人情練達,為人豪爽。他重視挖掘人才,不相信政府規章,卻特別重視怎麼繞過規章,這一點他很像王曉野。正像他找那位高幹的女兒搞上市指標,他也一直在尋找一位投行高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