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青躺在巨大的床上,眼睛卻望著天花板發呆,思緒漫無邊際地漂流。她問自己:“男人到底想要什麼?”一縷陽光從巨大的窗簾邊上倔犟地照射進黑暗的房間。她進一步追問自己:“我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最後她開始不斷叩問:“我究竟是誰?”
這個簡單的問題也許是世上最神秘、艱深的問題!王曉野曾告訴她人正是用自己一生的言行在回答這問題。她就不斷追問自己究竟是誰,直到腦子裡完全是一片空白。過了許久,她腦海裡開始浮現克李斯托福演的那部《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的電影畫面,故事的主人翁為找回逝去的愛而躺在床上不斷嘗試讓自己回到前世,因為一個大學教授告訴他自己在威尼斯的一個古老飯店裡試過,當時酒店房間裡的一切都那麼古老,沒有一點現代的痕跡,於是他躺在床上閉著眼想像此刻生活在遙遠的古代教授居然成功地讓自己從1974年回到了1474年,而克李斯托福也找回了前世的愛
電影中被用來作為主題曲的那段“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第十八段變奏起到了神奇的效果。那是拉赫馬尼諾夫與神的對話,一段令人心醉神迷的旋律,它在電影中反覆出現,令時間消失,靈魂浮出,此刻這旋律也在沈青青的腦海中迴盪她漸漸開始理解為什麼自己和林潔都那麼不自覺地親近王曉野,原來是因為靈魂,因為前世。他們曾在一起聽這首鋼琴協奏曲,還有拉赫馬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他們都喜歡令人如夢如幻的旋律,都渴望一種古典浪漫,還有瀰漫著蒼涼和孤獨的氛圍。此外,要有飄逸感 可是隻有靈魂才可能飄逸,肉身太沉重了!
時間又回來了!在相對世界裡,王曉野突然被一個來自祖國的電話呼喚而去,那個副市長在轉瞬間變成了他熱戀的“情人”。美麗的女人就這樣被孤獨地留在了剛剛點燃她激情的南洋!一種久違的激情,一種青春的死灰復燃!王曉野曾對她說,除了男女之間的誘惑,世界還充滿了其它的誘惑,不是有六根嗎?肯定是另一根將他召去和一個市長“幽會”。她不願多想,一句哀怨縹緲的詞湧上心頭:
“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第五章 上市指標 (1996年12月)
上市指標 一
王曉野和渤大市副市長陳邦華的“幽會”,源於一種中國特色:上市指標。因為中國經濟是計劃的,有計劃就有指標,有指標就有爭奪戰。於是政府官員和企業領導不同程度地捲入了戰爭。
經濟被計劃以後,中國人漸離“天人合一”之祖訓,開始相信“人定勝天”的豪言壯語,神話般放大了政府計劃的有形之手。於是各種指標成了時代的標誌。比如“工農兵大學生
”、“回城”、“當兵”、“招工”、“高考”等等,皆有指標。股市出現後,上市指標就火起來,投資銀行也就跟著火。
H股是自1993年起中國政府推動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主要途徑之一,至今已有幾十家H股在香港上市。由於這塊業務跨越國內外,國內券商也爭做專案的國內協調人;於是中外中介機構都捲入了這種中國式的戰爭。1996年年底,各路中介已風聞兩個H股的上市指標會分給華北省的渤大市的兩個企業,即環保機械製造商渤大機械和副食品公司華北食品,於是“渤大”這個名字突然在中介機構的想像中勃起、偉大起來。
渤大市最初是個不知名的小漁村,一個半世紀前因外國人來通商而興起,逐漸發展成一個擁有五百多萬人口的海濱城市,併成為華北省的入海港口。清政府最初拒絕與外國通商,並試圖攆走來華經商的老外。鴉片戰爭後,皇上發現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才被逼無奈而開放了香港、上海等港口,並辦起了洋務和新學,渤大市由此應運而生。解放後,渤大與國際市場斷了軌,一封閉又是幾十年,直到政府再度發現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它才開始重新與國外接軌。渤大機械最初是一個用法國技術裝備的民族資本企業,也就是當時的民營企業,五十年代被政府強行公私合營,業主後來因言論不當被打成壞分子,企業就完全被國有了。
渤大機械兩年前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滬江證券是幫其上市的主承銷商。此次渤大機械又獲H股指標,準備到香港市場再度上市,目標是籌集15到20億港幣。這對於渤大機械是個巨大數字,超過了政府十年來對該企業投資的總和,也超過了公司十年來淨利潤的總和。渤大機械很快成了各類中介機構追逐的香餑餑。
對於參與該公司上市的中介機構來說,15億到20 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