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帶。究其原因眾說紛紜,但如同你們蘇格蘭的威士忌對大英帝國人才發酵的影響一樣,紹興酒無疑構成了發酵中華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他乾脆把“之一”都省略了。別的不說,光北大校長紹興一帶就出了好幾個。而且紹興雖屬江南溫柔水鄉,人卻充滿豪氣和反骨,比如魯迅和秋瑾就同屬此類,與蘇格蘭人酷似。因為查爾斯和哈林頓都學的是經濟學,且都對東方文化充滿興趣,所以每次哈林頓刁著根雪茄與王曉野侃起來,都被侃得得頻頻頷首,只道“此言甚善!”

有一次老哈在上海考察時,讓他驚訝的是,王曉野與餐廳的老闆為紹興酒打賭居然大獲全勝,免了一頓餐費。原來即便是喝黃酒最多的上海人也沒鬧清楚加飯酒和花雕酒是同一種酒,上海人執意花雕是不同於加飯的另一種檔次更高的酒類,其實它們都是加飯酒,不過檔次高的加飯酒被裝到雕花的酒罈中,故更顯珍貴而已。

王曉野說人生漫遊和酒的發酵相似:什麼可能性都有!因為發酵結果取決於溫度、水質、酵母、做酒的原料等各種元素的神秘組合,當然還有其製作者――釀酒師。他告訴哈林頓,中國的歷史和政治與中國的酒文化息息相關。社交場合上酒的功能自然不必多說,即使在古代,男女之間的互相勾引也多以酒為媒,比如潘金蓮勾引武松,杜麗娘勾引柳夢梅。從前國民黨上層人物主要以江浙人為主,所以基本上喝紹興酒,而共產黨上層主要以湖南、湖北、和四川人為主,所以基本上喝白酒,因此解放後白酒興而黃酒衰,很多著名的黃酒,如北方的即墨老酒、南方的龍巖沉缸酒和九江封缸酒幾乎銷聲匿跡了。

但何以紹興加飯酒在改革開放後在黃酒世界獨步天下?王曉野的研究心得是:其它因素除外,中國所有的黃酒都太甜,惟紹興加飯酒甜味適度!這就像世界各國的政體,從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到新教登陸北美,皆因其財產所有制解決得相對圓滿,而凡此問題解決得不圓滿之國家,皆問題多端。種種美好理想固然令人神往,但它們如同酒中的糖分太多,甜固然可口,但很容易令人舌頭髮膩,繼而撲滅、扭曲慾望。1949年後去了臺灣的大陸人思鄉心切,對紹興酒念念不忘,於是在臺灣釀開了紹興酒。可是沒有紹興的地氣和鑑湖水,哪能釀出正宗紹興酒?後來他們想出往紹興酒裡放話梅的招兒,酒味不正就用話梅里的糖和酸來壓,有點像大陸人往葡萄酒里加雪碧的搞法。

王曉野還發現,國民黨在臺灣雖然沒釀出正宗紹興酒,但他們卻向共產黨學了一招:土改。就是將地主的土地以國家贖買的方式收購了再分給農民,而且沒有暴力和流血。大陸本來給農民分了地,但後來一搞人民公社,分給農民的地又歸了公。1980年代大陸以聯產承包的形式重新土改,幾十年光景卻隨風而逝!王曉野說,也許中國這窖池太大,沒隔開就統一發酵,結果出來的全一個味兒!於是大陸又搞了特區,分開發酵。這次鄧小平是釀酒師。

王曉野的報告從來都與老外的報告風格不同,他由衷地看好中國的大勢,並用中國的本土理論佐證,老莊、《易經》和陰陽五行都用上了。他希望中國多些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的色彩,讓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古典學說和解放前就有的證券市場重現生機。他說統一前的春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爭鳴,沒有統一的思想束縛人。他認為本土的黃酒與西洋的葡萄酒正在中國合流,因為它們都同屬發酵酒,相對柔和,而白酒和威士忌卻須在發酵之後再被蒸餾,酒精度太高,一般人受不了。在哈林頓的影響下,董事會漸漸認可了王曉野的結論:中國的股市就像中國的酒,儘管酒味兒有點兒怪,但只要就著中國的菜喝下去就會令人心曠神怡。酒味固然不同,但其實質內容一樣:都是酒精在發生作用!

色慾股市 三(2)

根據王曉野的論調,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透過革命不一定能實現,但透過證券交易所倒有可能實現,因為證券交易所可以將各國資源不斷股份化、證券化,先在本國股市發行上市,實現共享,然後再以國家為單位將各國股市作為一間公司拿到一個世界聯合股票交易所再次上市,讓全世界在一個統一的股市實現共享,各國互相參股,人類的利益必然一體化,而利益一體化自然就消滅了戰爭,實現了和平,把各國人民團結起來。他認為這比聯合國更實在、更具可操作性。

英美的職業銀行家對中國自然談不上深厚瞭解,但在王曉野的教育下,他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一致樂觀:中國股票市場潛力巨大,急需開發。其理由是:股票市場在中國蓬勃發展具有非常好的心理基礎和經濟基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