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快的速度了。之後的上野爭奪戰,信玄花費的時間就沒有在信濃那麼長了,用了六年時間,從1561年到1567年之間,武田軍逐漸控制了西上野的部分領地。
武田信玄透過採取合議制,使家臣的利益和武田家的利益保持了一致,並透過強化家臣力量的方式建立了武田家強大的軍團。不過我不認為日後武田勝賴無法控制家臣團,終於導致武田家滅亡是信玄的責任。任何大名家在戰國想要生存下來,一個是要主家對家臣有強大的控制力,否則終會因實力不濟而被下克上,一是家族的整體實力,否則也難逃被侵略的命運。因此主家的實力要強到可以順利的控制家臣,而家族也要有足夠強大的軍力,否則什麼統治都是無法貫徹的。有人以織田政權後期對家中大老的清洗,豐臣政權的執政是一些沒有強大實力的奉行,和德川幕府是大老都領地地委來肯定信虎絕對一元化的政策。可是他們沒有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外地問題,上面說的三個政權都是在對外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才開始採取弱化家臣的政策。因為這個時候對外的戰爭已經不是家族生存的重點了,防止家族內部出現異端反而成為了統治的關鍵問題。強大的軍力和嚴密的統治根本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至少在封建時代是如此。任何軍隊都要將領去指揮,任何將領都無法指揮無限的軍隊,因此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統治的,統治結構必然是一個人在頂端控制若干大將,而這些大將又控制若干部將,部將去控制若干隊長,再由隊長來控制士兵。這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在塔的上端一定會出現部分權臣,重要的是權臣的數量和他們的權力,只要不出現第二個塔頂,統治結構就是完美的。。因此再封建制度中強大軍力必然要依靠強大的家臣團來貫徹,而只要注意在家臣中不出現一人獨大的情況,就可以順利的控制強大的家臣團。已經說的太多了,大家可以參照一下織田信長的御下方針,看看那些軍團長那個不是位高全重,就知道片面的強調一元化政治是無法建立強大軍隊的道理。
信玄一生的成就我不想在說,大家自己可以在網上找找看,應該很容易的。我想說說武田家的敗家子勝賴。在1573年四月,武田信玄病死在信濃馬場後,勝賴接掌了武田家的大權。1575年頭腦發熱的勝賴違反三年之約率一萬五千武田軍精銳侵入了三河,並在長筱敗給了織田德川聯軍三萬八千人。這一戰因為火槍的大規模使用,而成為了日本歷史火槍用於大規模戰場上的勢力,並因此推出了火槍手強於騎兵的結論。這裡我不想討論這個問題,織田德川聯軍的數量大大超過了武田軍,在我看來不使用火槍,在正面戰中不也大可能失敗。我想批評的是勝賴對進攻時機的選擇,信玄死前的胡言亂語真有聽的價值麼?1573年,織田軍的主力還被綁在討伐淺井朝倉家的最前線上,根本沒有實力來顧及三河的德川。不在信玄死後迅速侵入三河,卻要在兩年之後,織田家消滅了近畿的主要敵人後再去進攻,只能說他是繼承了他母親一系的不清醒,沒有半點戰略眼光。說他是敗家子可是沒有半點冤枉,至於什麼悲劇英雄的說法,我認為完全是扯淡,不能把家族帶向勝利的人被家臣們拋棄在正常不過,難道信玄用弱化家臣的辦法就能保證勝賴不是弱者麼?簡直可笑,想要強大當然不能限制家臣的權力,在武治的時代家督能統治多少親兵呀,家族的強大與否完全要依靠家臣來傳達。因此我在小說中才有是家康教育修遠,一定要相信家臣的情節,因為在武力時代,不能限制將領的實力,只能用其他將領來制約他。就向奧貝斯坦的統治方針,組織中沒有老二,只要這樣,家臣的權勢再大都有人鉗制他
好了廢話結束,明天小說將返回九州戰場,會有大的變動,敬請期待,嗡嗡,其實我也是昨天剛剛想出來的
資料一:
部分地區石高表(1553年檢地)(摘自某網頁,不過沒記下來抱歉)
五十六萬七千五石伊勢國十五郡五十七萬千七百三十七石尾張國八郡二十九萬七百十五石三河國八郡二十五萬五千百六十石遠江國十四郡十五萬三千八百石峻河國七郡二十二萬七千百六十石甲斐國四郡十九萬四千三百四石相模國八郡六萬九千八百三十二石伊豆國三郡六十六萬七千百六石武藏國二十一郡八十二萬五千三百七十九石近江國十三郡五十四萬三千石美濃國十八郡四十萬八千三百五十八石信濃國十郡四十九萬六千三百七十七石上野國十四郡六十七萬九千八百七十石越前國十二郡三十五萬五千五百七十石加賀國四郡三十八萬二千九十八石越中國四郡三十九萬七百七十石越後國七郡三十三萬五千六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