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在此之後,殲8II 又經過不斷的改進,形成了今天聞名遐邇的殲8 系列重型殲擊機。並作為我國的主力殲擊機,承擔起構架我偉大國土防空圈的重任。

一、實戰的需要

1960年末至1961年春,為了緩解與美國對峙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赫魯曉夫向中

國表達了緩和兩國關係的意願,自1959年來一度劍拔弩張的中蘇關係稍見好轉,雖然兩國在1961年秋蘇共召開22大時便因中國反對批判斯大林而再度鬧翻並徹底決裂。但對中國空軍而言,這段為時不到一年的“二次蜜月”卻給他們送來了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米格21戰鬥機。

1962年,直接從蘇聯引進的12架米格21戰鬥機開始以“殲擊7型”戰鬥機的編號加入中國空軍服役。而當時它最主要的作戰物件便是憑藉著自己過人的高空效能時常遊弋於中國上空的美製U—2型高空偵察機。

應該說,在60年代初期,不要說在中國空軍中,就是以當時的國際標準來衡量,殲7也堪稱是一種效能優良的戰鬥機。但是,從1963年冬季至1964年初,殲7飛機在其參加的一系列高空作戰中陸續暴露出其升限留空時間短、高空高速效能差、沒有雷達和高空機動性差等缺陷。另外,在作戰火力和起飛著陸效能上也有待加強和改善。

實際的作戰需要壓倒一切!剛剛開始嘗試完全獨立自主的中國航空工業立即以米格21為基礎開始著手進行新一代戰機的開發工作。

二、一波三折的選型過程

自1964年初開始,三機部601所就開始考慮改進殲7,以滿足高空作戰要求。1964年10月25日,六院在瀋陽601所召開了“米格一21和伊爾…28改進改型預備會”。會上,601所提出了米格…21的兩種改型方案:

第一種方案為米格21漸改型:飛機氣動外形則參照米格一21飛機,不做大的改變,同樣採用機頭進氣模式,發動機則由單變雙,裝用兩臺渦噴7發動機的改進型。簡單的說,該機就是將米格21的放大版本。

第一種方案則為米格21大改型:飛機的氣動佈局做了較大的修改——採用機身兩側進氣模式取代了米格21的機頭進氣模式,以留出機頭空間安排新型機載雷達,發動機則繼續採用單釋出局,但是從新選用了606所新設計的推力為8500千克的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即我們前文提到過的渦扇6型發動機,取代了米格21原有的渦噴7型發動機,以滿足該機飛行效能提高所帶來的動力需要。

從最初的設計指標上看,兩種方案的飛行效能均與美國的F…4B相當,即升限20000米,最大馬赫數2.2,基本航程l 600千米,重量約10噸。

1965年1月12—17日,三機部在北京召開了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會,會議期間又專門由段子俊副部長主持召開了新機研製工作座談會。考慮到當時國際航空業上對於渦扇發動機的研究也是剛剛起步,而我國航空業也僅僅具有仿製和改進蘇式渦噴發動機的經驗,出於新發動機的研製週期可能會因此而延誤的擔心,所以會議一致同意以米格…21為原型機搞雙發設計方案,從而確定了殲8的研製方向。

雖然單純的從技術指標來看,第二種方案無疑具備更大的吸引力。但考慮到我國航空工業直到1967年才基本掌握米格21生產技術的現實,選擇第一套方案無疑更為務實穩妥。

根據最初的決定,601所按照原本提出的第一方案,在摸透米格…21的同時,對國內外有關技術情況進行了調研,提出了殲8飛機的初步戰術技術要求,並於1965年3月19日上報六院。

作為米格21的直接改進型,該方案的指導思想主要是根據米格21在實戰中暴露出來的不足進行多種極富針對性的改進——突出高空高速效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

具體的效能指標要求是:

1、使用升限19000~20000米

2、最大平飛馬赫數2.1~2.2。

601所設想1967年殲8飛機完成首飛,1970年能小批裝備部隊。在隨後的時間裡,殲8飛機很快得到了批准,並定下了試製的具體時間表。

雖然已經選定了殲8方案,但考慮技術儲備的需要,同時也是顧及到為部隊提供另外一種可能的選擇。三機部決定在進行殲8戰機研製的同時,在小範圍內開展對於新型單發戰鬥機、渦扇發動機和中程空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