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若是他們不努力的話多半下次就無法連任了——這幾個人得票數都少到了很危險的地步。在他們接受了命令後,任紅城嚴肅地對大家解釋了自己的用意:
“首先,現在國家一切都是為了北伐和統一大業,所以給小吃改名也是有助於提高民心的,讓大家吃飯的時候都能想起不忘北伐,不忘為統一大業流血犧牲的將士。”
這是光明正大的理由,也是可以用在提案裡的說辭。
“不錯,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提案可笑,會嘲諷提出這樣議案的大夫,但是更多的人會記住你們的名字;這個提案就是透過各地的商販也未必改名,但是可能會覺得這時一個有趣的別名,而百姓在吃北伐拉麵和統一炒飯時會津津樂道這個別名的由來,你們的名字很可能會被帶出來,讓更多的人記住,讓很多在投票時舉棋不定的選民因為對你們的深刻印象而在你們的名下劃上那麼一道!”
第十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 第三十七節 突擊
永昌八年大順失去了雲南,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好訊息,但是局面依舊稱不上悲觀——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大順依舊控制著全國大部分領土,而南明並沒有取得秦嶺、淮河這一標準的南北割據線:四川憑藉著地形可以長期堅持下去,自古以來就少有南方奪回有北方支援的四川的前例;湖廣處於兩分的局面,長江天險歸兩軍共有;而江淮戰場在許平的指揮下依舊顯得堅不可摧,南軍近一年沒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進展。
可是許平盼望的南明因為黨爭而後繼無力的事情一直沒有發生,在積蓄了近一年的攻擊動量後,這次明軍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相反許平發現自己政治上的反擊搞砸了,牛金星並沒有攔阻自己的奏章,而且機敏地進行了解釋,而李自成則給許平寫來親筆信,要他以大局為重不要在文武之間製造風波。
但這已經不是許平能控制的了,在發現許平的反擊軟弱無力而且打擊面如此寬廣後,被激怒的中央官僚集團變得更加猖狂,糧草和軍餉只發給了許平需要的一半,藉口很簡單就是沒錢,而且不能橫徵暴斂。
在湖廣方面,對於渡江發起全面攻擊大的明軍,李定國制定了一個先東後西的策略,他讓餘深河在西部防守,自己在東部集中精銳打反擊。期間李定國成功的伏擊了明軍幾次,但是明軍的戰鬥力顯得和之前大大不同,遭伏的部隊沉著應戰,就是被包圍了也不太慌張。李定國始終未能殲滅大股的明軍扭轉局面,而且還因為他和中央官僚集團的關係同樣糟糕而後續無力。
處於明年軍事壓力和順中央官僚集團掣肘兩面夾擊的湖廣順軍,最終丟失了武漢,其中陣亡者就有餘深河的一個親弟弟——他在大順位高權重後,透過關係把江家的幾個兒子也招進軍中,本指望他們以此立下戰功的。
確認了陣亡者身份後,曾經當過一次使者的鮑元朗再次奉命出使順營,黃乃明把江家兒子的屍體裝在貴重的棺木裡,讓鮑元朗帶去還給餘深河,此時湖北西部的順軍因為實力不濟已經退向北方。
“戰場無私怨。”餘深河收下了亡弟的屍體,讓鮑元朗回去向黃乃明轉呈他的謝意。
“上次和餘侯說過的事,不知道這半年來閣下有沒有想過?”鮑元朗趁著左右無人,再次開始勸降:“湖南已失,此番武漢又被我朝收復,餘侯自問能免罪嗎?”
餘深河明顯地猶豫了一下,片刻後才搖頭道:“貴朝有言,但凡長生軍皆不赦。”
“餘侯不算其中,若是許將軍願意歸順我朝,齊公也不會追究過往的。”南明對大順內部矛盾知道得也不少,鮑元朗告訴餘深河根據他們的情報,順廷朝議對他這個許平嫡系很不利(這個餘深河也知道,武漢丟失後到處都是彈劾他的奏章,比針對李定國的還要多。),而湖廣順軍虛弱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後方不發給足額的軍餉和糧草,甚至在戰爭期間都不發給。李定國的反擊雖然不是說獲足軍資就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機會會大許多,而餘深河自己也幾次想給身陷武漢的弟弟解圍,但是苦於物資不足解圍遲遲不能發動,最後被數倍的明軍搶先發動攻擊擊敗了。
這次餘深河又想了一會兒,還是拒絕道:“本人即便不為忠臣,也要做孝子。”
“若是擔心令尊、令堂,還有餘侯生父母的安全,餘侯更應該歸順我朝。覆巢之下無完卵,餘侯若是獲罪,他們豈能倖免?”鮑元朗步步緊逼:“其實只要餘侯點頭,我朝自有辦法幫餘侯的親人脫險。”
餘深河看起來已經快被說動了,只剩下最後的一些猶豫:“我有許多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