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倒是真心佩服的。現在聽鍾進衛這麼一說,他都想聽聽。因此他馬上同意道:“好,朕都同意。”
這麼一定下來,鍾進衛就很快走馬上任,又擔任起太子的老師。
在他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崇禎皇帝悄悄地過去旁聽。沒想到一聽之下,他也入了迷。以至於鍾進衛後續的講課中,出現了皇帝和太子同堂聽課的情況。
鍾進衛所採用的教學方式,其實是模仿後世上大學期間,政治課的老師能把枯燥無味的課程講得無人缺課那種教學方式。
這種輕鬆、愉快的講故事方式,加上鍾進衛在大明有足夠的經歷,和他那多了幾百年的知識,讓崇禎皇帝父子聽入迷也就不奇怪了。
第八百六十四章 蒸汽火車
崇禎七年,並沒有突發大事發生。朝中大臣的精力,都集中在藩王封建北美之事上。
只有鍾進衛,還分出一些精力去幹其他事情。比如蒙古各部族已歸附大明,但這是去年末的事情。因此天氣嚴寒,很多事情都拖到了今年才得以實施。
大明北部疆域,陸續北移。大明的野戰軍團和地方軍隊開始招收蒙古百姓,按照其精銳程度分到不同的軍隊系統中。而後駐地往北移動,以草原上築城,佈網式的方式緩慢前移。
倒黴的左良玉聽到他的同僚都升任了總兵官之後,心中更是懊悔自己當初一時起了貪念,放走了多爾袞。
他的任務始終不變,不追剿了多爾袞,他就無法得勝回京。不過趁著大明吞併各部蒙古部族,重新調整北疆疆域的時候,他徹底休整了半年多。
等鍾進衛把北疆的事情理出一個初步的頭緒之後,他不得不再次出發,前往更北方去尋找多爾袞的蹤跡。
不過因為有哥薩克的攪和,這次出發,他也補充了一部分新軍。另外還增加了更多擅長在草原上追蹤、適應在北方氣候中生活的蒙古族士兵。
鍾進衛把草原上的事情忙得差不多時,已是崇禎七年中夏了。
閻應元率領的北方艦隊仍然沒有影子,朝廷等不及北方艦隊返回,再不派出第二批藩王就蕃的話,這年就要耽擱了。
不過幸好第二批北方艦隊已經組建完畢,雖然戰力比起第一批來說,肯定要有所不如。
但因為已經有先例出發去北美,沿途的補給點經過第一次對路過艦隊的補給,各方面都比較熟悉。什麼物品缺失,什麼東西的需求量大,都得到了檢驗。艦隊一過,補給點就有船隻返回大明通報,朝廷早已派出補給船進行過調整儲備。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這第二次的藩王就藩,比起第一次來,心中不慌,諸事皆有條理。
因此,第二個就藩北美的河南洛陽福王,在中夏時分啟程前往北美。
沿途的百姓雖然還是出來看稀奇,但已經沒有去年唐王封建時候的熱情。而福王的隊伍,也因為已有唐王就藩在前,心中也淡定了不少。
鍾進衛並沒有過多的參與到藩王封建北美一事上,因為一切皆有定法,由其他官員照章辦事即可。
在私底下,他指導著阿奇的化學實驗,幫阿奇稽核她要發表的文章,使得阿奇的名聲開始在大明有志於化學研究的讀書人中傳了開去。
鍾進衛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各類研究所的巡視工作之中,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不時能給研究所的研究員以點撥,從而加快研究工作的進展。
在研究所的主導之下,大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鋼鐵產量不斷地攀升,特別是各種鋼的實驗、產出,使得諸多行業得到受惠。
這一日,崇禎皇帝領著內閣成員、六部尚書駕臨動力研究所,前來觀看興國公極力推薦的火車原型。
錦衣衛的大漢將軍佈滿了動力研究所的周圍和所裡的各處要道,而研究所所長方以智則領著研究員們站在研究所的大院子內等候。
這個院子很大,是後來擴建過的。繞著院子的內圈,有一條後世人很熟悉的鐵軌鋪在地上。
在方以智他們附近的軌道上,停著一輛很簡陋的蒸汽火車。原本按照方以智和研究員們的意見,是想打造的好看一些,再畫些影象上去,以彰顯其不凡,也便於恭迎聖駕。
但是,鍾進衛卻制止了他們這麼做,讓他們把心思用在蒸汽機的改進上面,虛頭把腦的東西就不要搞。研究員,做得是學問,不是逢迎拍馬。
鍾進衛雖然沒有說得很重,但這意思卻是明確的,讓方以智等人很是慚愧。也因此,這火車原型並沒有進行藝術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