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眼淚,許鵬主管的公司也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整個西星公司每月的補貼就達幾億元人民幣,當然這都是淨虧的。仙女公司各系也好不到哪兒去,紡織和鋼鐵公司她們不用管,電子公司除了東林電子之外,全部停產,美其名曰“公司整頓”,可是每個月的損失至少10個億,當然,東林電子公司還能保持贏餘,說起來公司的整體形勢還算不錯,可是算上機器損耗每個月至少損失30億元;仙女新材公司的損失更是巨大,據統計每個月的實際各項損失(除去工資外)將近30億元;基礎部品公司基本上也是空耗,雖然每個月5000萬元的損失可以說是“算不了什麼”,就是把能源公司計算在內,“也算不了什麼”。仙女公司三大系除去工人的工資之外,每個月的損失在50億元以上,加上西星公司的損失,每個月達到了55億元!但是即使如此,這些公司也是此次經濟危機損失相對最輕的公司之一!
由於得益於一個比較特殊的老總,在經濟危機到來之前就做好了預防措施,已經力求把各項損失降到最低,在最初的幾個月裡,仙女的實際損失相對來說比較輕微。一般來說,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幾個月裡,是各公司損失最為嚴重的時候,經過了幾個月的煎熬之後,大家都相差不多了,都在“咬牙乾耗”而已。由於經濟危機的不可預測性,絕大多數公司的生產都是被突然剎車的,鉅額的廣告費用,大量的生產訂單,全力運轉的公司經營所以當經濟危機突然到來的時候,雪片般的退貨單使得已經整裝待發的貨物無法啟運,只能退回倉庫,已經上了生產線的產品進退兩難,或者剛進到的原材料無法生產於是生產費、貨運費、倉儲費以及銀行的貸款尤其是大量的貨款來不及回收,平常一些貨款就不好回收,何況在這大家都朝不保夕的時期,可是欠人家的錢被逼著償還,不少大公司僅僅在八月份就虧損了數百億元。在35年的最後幾個月裡,虧損數百億元的公司比比皆是!即使過了這一關,還得為最初的忙亂付出代價,許多公司就是還不上銀行的貸款被迫早早退出了市場。
相比於同行們一開始就虧損上百億元甚至數百億元,仙女以及西星要幸運的多,員工們發現,他們前一階段的工作完全是為現在做準備的,生產被大量減少,庫存降到了最低點,欠款已經被全部或者大部收回,很久沒有再做“無用”的廣告宣傳了,一些不適宜的產業已經被放棄,該賣的賣了,能送人的就送人了,諾大的兩大系統公司,居然虧損了不到百億元,這可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西星公司的員工更是對總經理的毅然賣掉那麼多的地產感到驚奇,如果那些地產還在手中,僅僅是維持和保養費用每個月都得幾個億,這可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像仙女與西星這麼巨大的產業體,在經濟危機的前五個月裡僅僅損失了320億元,可真是相當難得的,當然,一片忙亂之中,除了有關人員,也沒有什麼人注意到這些事情。各公司的貸款已經成為經營者們的噩夢,只要銀行一天不破產,他們就得揹著一天利息,而且是在生產不再繼續的情況下無謂的揹著利息,雖然早一點償還能夠減少一些利息,可是很少有公司會這樣做,因為這些貸款雖然生產用不上,可是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週轉資金;但是每個月幾個億甚至幾十億元的虧損(相當大一部分是銀行利息),可真是讓人“非常難以忍受”。大多數公司是在36年月份或者4月份才將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點的,這時候能夠捨棄的都已經捨棄了,“誰要就要去吧”。減少損失的辦法還有裁減員工和削減在職工人的工資,這些當然都被充分利用起來。而所有的一切中,最讓大公司們難過的就是大量的欠款收不回來,因為許多責任公司甚至都已經倒閉了,更有大量的債務需要歸還,這使得各大公司紛紛度日如年!
仙女和西星的日子也不好過,經濟危機“可真不是個東西,損失實在太大了”。前階段還沒有收回來的幾百億元欠款,僅僅收回了60億元,其餘的實在要不回來了,就簽訂了協議“秋後算賬”了事,“算了”,仙女不得不大度,人家也實在是還不上。這錢沒有要回來幾分,7月份就花去了1000多個億,當然相對來說,這些錢用的也值得,每家上市公司平均不過200億元罷了。但是不到9月底,一些公司就從仙女那裡要走了大批的貨款,這一點兒,仙女向來都是非常好說話,早就預備下了,而且只要是合同到期的一律歸還,甚至沒有到期的只要人家開口了,也都一併歸還,仙女的慷慨,一下子就傳了開去,使得不到10月份,所有的欠款全部被領走了,甚至“比正常情況下方便多了”,仙女不僅沒有要什麼好處,而且還送去了良好祝福。這使得仙女一下子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