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些民用工廠企業也被轉用來生產軍需產品一些工廠企業已經擬定了遷移方案。不少大城市進行了人口疏散或者制定了緊急疏散方案,防空演習和消防演習幾乎每天都要進行!這使得某些行業的生產受到限制,而某些行業的生產量瞬間猛增,比如食品企業、紡織企業和生物醫藥行業等的生產都上升很多,其他像新材料、機械等產業的產量又一次滑落
中國如此,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不好受,經濟還沒有恢復,就要進行戰時生產動員,不過,美國的情況要好一些,畢竟一百多年來,戰爭都是在遠離本土的地方進行,但是不同於中國國內的局勢穩定,短短几天內美國就掀起了巨大的停戰和不參戰遊行示威活動,不少人反對政府參加這場“毫無意義”的遠東戰爭!印度人則更為複雜,民族主義者認為東南亞戰爭將侵犯(印度的)利益,要求政府採取強硬態度,但是也有不少人反對政府參戰,因為“這的確不是印度加入這場戰爭的最佳時機”,相對於中國,印度本身國力不足,又加上經濟危機期間損失慘重,至今還沒有恢復,不少人還住著一家中國公司的“無房租”商業用房,“經不起戰爭的折騰”。而印度與中國較勁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印度的在華企業再一次落後於日本和韓朝以及歐洲同行的後面,這種“無為的損失”是印度人難以承受的。但是印度政府顯然不願意在這個亞洲強鄰面前示弱,海陸空三軍迅速集結,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中國的集結速度,其能力和決心為世人所驚歎!
自從中菲兩國第一次戰鬥發生之後,尤其是兩國先後宣戰之後,雙方海軍在東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菲律賓一側進行了大規模對抗。就在第一戰發生的同時,菲律賓艦隊主力距離交戰區域僅有5個小時的航程,而南中國海艦隊“主力”也只有不到5個小時的航程,但是在戰鬥結束之後,兩支艦隊不約而同的停止前進,各種電子儀器和衛星導航設施全力運轉起來,到了深夜,中國艦隊對菲律賓艦隊進行了一輪導彈攻擊,然後雙方脫離了接觸。中國海軍的大兵壓境,使得菲律賓方面異常緊張,遠在關島的兩支航母戰鬥群還沒有集結完畢(其中一支原駐日本,另一支原駐夏威夷),就緊急向東南亞高速開進,以震懾在南中國海上非常囂張的中國艦隊主力!因為根據情報顯示,出現在菲律賓以西洋麵的中國艦隊,由一支航母戰鬥群和一支由九艘各類大型軍艦組成的“遠東模式”的打擊編隊組成,其中航母戰鬥群包含了七艘大型驅逐艦和6艘大型護衛艦以及數艘潛艇,打擊力異常強大,對菲律賓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中國海軍在經過幾十年的長足發展,已經大大擴大,不僅成為遠東地區重要的海面力量,就是在世界上也都非常強大,已經能夠進行中遠距離的遠洋作戰!海軍主力分為五大艦隊,不僅原來的四海艦隊得到了加強,更是另外組建了一支更加強大的艦隊,如今又整編為四支艦隊。大致上來說,中國海軍的主力由三支航母戰鬥群和六支混合艦隊組成,並輔以大量的潛艇部隊。渤海艦隊以一支混合艦隊和大量的艦艇為主要力量,並輔以眾多的各類軍艦,主要拱衛渤海灣,並可以前出支援黃海海域;東海艦隊集結了原來的黃海艦隊和東海艦隊主力,現以“黃浦號”航母戰鬥群和兩支混合艦隊為主力,主要負責臺灣中部以北洋麵,負責守護華東以及封鎖臺灣省的任務;而南海艦隊則以兩支混合艦隊為主要打擊和護衛力量,在大量艦艇和其他艦艇的配合下,不僅護衛南方的各門戶,並負責封鎖臺灣島南半部的任務,以及部分東南亞作戰任務。四大艦隊以南中國海艦隊最為強大,該艦隊由“鄭和號”航母戰鬥群與“東方號”航母戰鬥群為主,外加一支混合艦隊,其護衛和打擊能力在各支艦隊中佔據首要,這支艦隊實際上是遠洋艦隊調防而成,曾經多次遠出到太平洋深處進行演練,進入經濟危機以來,一直活動在南中國海地區,震撼各國的“不良野心”!
中國的航空母艦自從建成以後,就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認為是這個東方陸上大國深入海洋的重要標誌,並已經對美國的遠東戰略構成了威脅,成為一支東抗美國海軍,北抗日本艦隊,西抗印度海軍和南壓東南亞各國的強大武裝力量。而南中國海艦隊也一直是東南亞各國密切關注的重點,無不對其嚴密監控!當“鄭和號”航母戰鬥群及其他艦艇前出到菲律賓以西洋麵的時候,其引起的震動可想而知了,這幾乎是南中國海的所有力量了,難道中國想趁其他國家猶豫之際,首先拿下菲律賓,或者癱瘓菲律賓的戰爭能力,在美國沒有插手之前造成既成事實?這時候,不僅菲律賓政府非常緊張,東南亞各國政府也同樣非常緊張,就連美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