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笑道:“之前國師未到之時我主便與都督商議,都督先取南郡,若是不成我主再去取。國師最後入帳,即便也要去取南郡,也該排在我等之後。豈能三言兩語將我等指往別處,自己先取南郡?何況都督與我主兵馬已然在此,距離南郡咫尺之遙,國師的兵馬又在何處?就算要分兵取曹操之地,也該是我主與都督就近取南郡,國師左右需要調兵,不如直接去取襄陽、徐州。”
周瑜、劉備、魯肅聞聽諸葛亮之言都是眼前一亮。諸葛亮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根本不管什麼後續的戰略部署,只論眼前南郡之事。就好像南燁提出的戰略不是為了更好的打擊曹操而是為了爭奪南郡的進攻權一樣。更絕的是諸葛亮也不管襄陽、徐州與南燁屬地是否接壤就讓南燁去取,南燁若是答應自然失了南郡的所有權,若是不答應諸葛亮便會說:“你自己都不去取這兩地,憑什麼讓我等去取?”
南燁聽了諸葛亮的說辭也不由苦笑。好在他最擔心的事並未發生,諸葛亮和周瑜都沒有翻臉,只是依然要爭南郡。對於周瑜和諸葛亮來說,爭取南郡除了可以完成自己既定的戰略部署之外,還能讓南燁的部署無法完成,所以誰都不願放棄。
南燁有魏延、陸遜作為內應倒是不怕周瑜和諸葛亮搶,想明白他們二人也對南郡志在必得之後,南燁便道:“孔明先生之言也有道理。凡事都要講個先來後到。既然玄德公和公瑾都準備好對南郡用兵,我便排在第三好了。”
周瑜和諸葛亮見南燁沒有堅持己見也都鬆了口氣,就如同南燁害怕他們翻臉一樣,他們何嘗不怕南燁突然翻臉,施展法術將帳中之人一鍋端了。周瑜明白,不論是自己取了南郡還是劉備取了南郡,都能堵死南燁的北上之路,那時南燁要想向北開疆擴土就沒那麼容易了。要麼打敗劉璋戰勝張魯,要麼和劉備、孫權其中一位盟友撕破臉,總之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才行。
既然三家商量好了取南郡的先後順序,周瑜也就上馬告辭,好回去準備先攻南郡。南燁見周瑜走了,便也要起身告辭,卻被諸葛亮一把攔住。
諸葛亮笑對南燁道:“國師暫且留步!適才國師所言分兵攻曹之策實為一條妙計,我欲勸主公按國師之計而行。”
南燁聞言一愣,不知諸葛亮在打什麼主意,不由盯著諸葛亮問道:“那孔明先生適才為何”
諸葛亮笑道:“我誆周公瑾而已。若無公瑾去打頭陣,想必國師要得南郡也要費一番手腳。”
南燁聞言更奇,問道:“孔明先生何故幫我而害公瑾?”
諸葛亮道:“國師與我家主公乃是至交,我與孫權卻無交情,遠近親疏不言自明。何況我等去江東一趟沒少被周公瑾算計,如今算計他一回也不為過。這也算我報答國師在江東的庇護之情,何況我還對國師有個不情之請。”
南燁就知道諸葛亮沒有那麼好心,問道:“孔明先生有事還請直言。”
諸葛亮道:“待國師得了南郡,能否將郡中兵符令箭借我一用,我也好用計去佔襄陽。”
南燁覺得諸葛亮這個請求倒是不算過分,便點頭答應,告辭而去。劉備見帳中沒了外人,拉住諸葛亮問道:“如今我雖有兵將,卻無立足之地,欲得南郡權且容身,軍師先讓公瑾去取,又讓國師去取,城池已屬他人我又往何處去?”
諸葛亮道:“當初我勸主公取荊州,主公不聽,今日怎麼又愁無處立足?”
劉備道:“之前荊州為劉景升之地,我不忍取。如今為曹操之地,我取之無妨。”
諸葛亮長嘆一聲道:“若只周瑜去取南郡,我能使其無功而返,令主公城中高坐。可若是國師去取,我等只能相讓,不可相爭。除非主公欲與國師為敵。”
劉備知道自己的斤兩也知道南燁的厲害,急忙搖頭道:“國師屢次相助於我,若無國師我也難有今日,豈能為敵?只是南郡一失,荊州、益州”
就算劉備不說,諸葛亮也能明白自己的三分天下之計恐怕要夭折了。不過這並不是因為諸葛亮才智不高,實在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南燁不再蟄伏領兵而出,這就使得一切計劃都需要重新定製。
諸葛亮此時只能安慰劉備道:“主公雖說無法得南郡、荊州,但有國師相助,想得襄陽、豫州並不算難。正可謂有一失必有一得,我自然會幫主公謀劃。”
第五十三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3)
按照諸葛亮的猜想,曹操已然凶多吉少,便是僥倖活下來也是實力大損。此時此刻曹操已然不再是各路諸侯的第一大敵,南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