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的人類學研究中可以得到比較推論。
但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和雖然緩慢但仍然不斷增長的人口,生存壓力變大,許多物產並不那麼豐富地區的部族不得不採取強度更大的勞動,而對於草原地區來說,採集的基礎原本非常薄弱。部族的主要食物來源依靠捕獵,不得不跟隨著獸群的遷徙而遷徙,以便獲得足夠的肉食。
在這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蓄養動物比起單純地追獵野生動物來說更有保障,養畜業便慢慢發展起來。對野生動物的馴化。也許發生在更早的時候,但在生存壓力不那麼大的時期。花費那麼多的精力去發展畜業並不怎麼合算,於是畜業的產生只有在憑採集狩獵無法獲得足夠豐厚的回報之後了。
發展成遊牧民族的原因也十分的簡單,由於畜業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對野生畜群的鬆散性控制發展來的,而定居蓄養需要較繁重的勞動,如果沒有明顯的優勢,並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放棄遊牧。
馬的馴化則更為遊牧文明的產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援,對於放牧的畜群能夠更加便捷、省力地控制。然而更重要的是,北方草原自身的生態特點決定了定居畜養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生產方式,自然而然地遭到擯棄。
他們就像本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民族一般,無時不刻的都在進行破壞,不僅破壞自己更是破壞整個世界的文明而這一點在蒙古人時期達到了巔峰。
史上的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族、契丹族、女真族,包括蒙古民族在沒有接觸到文明之前,生存手段低下,所處環境也非常惡劣,於是會發生為了爭奪食物,父子、兄弟自相殘殺。老幼病殘遭到遺棄。由於不畜牧,而是遊牧,打一槍換個地方,草場快被破壞。遊牧民為了生存,爭奪草場,部族就經常發生戰爭。
遊牧民族有種族滅絕的習慣,每戰勝一個部落,就把對方男子全部殺光,把女子和幼兒掠奪為自己的奴隸。這在西方的土耳其人崛起的時候,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成吉思汗曾說過:“人類最大的幸福在勝利之中:征服你的敵人,追逐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產,使他們的愛人流淚,騎他們的馬,擁抱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先說屠殺,蒙古人入侵屠殺了整整二姨兩億的人口,而當時的世界人口一共才只有四億!可以說蒙古入侵是世界歷史上最為可怕的一場災難。
蒙古的屠殺在中國的傳統史籍以及地方誌上都有記載,比如在四川成都蒙古就屠殺了約100多萬平民。雖然有人會辯解在戰爭中殺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應當明瞭的是雖然在戰場上不可避免的殺人,而屠殺平民則是為文明所唾棄的一種行為,應當永遠被留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蒙古的入侵看作是一場所謂的統一戰爭,而應當看作是一場文明對於野蠻的殊死搏鬥,後世所謂專家那基本再放屁,這是文明之戰,而不是所謂的統一之戰。
在蒙古人入侵後儒家思想結出了其畸形惡果——理學。原本開放的文明世界開始走向內斂,變得死板教條。華夏文明開始失去活力。
類似的現象同樣發生在伊斯蘭世界,伊斯蘭世界原本是一個開放寬容的文明,文化程度遠遠超過西歐,但是在蒙古入侵的大規模屠殺之後。
伊斯蘭教義開始變得死板,原本的寬容被對外來文明的仇視與不信任所代替,與此同時人生命的價值也被忽視,最終造成了極端的原教旨主義的泛濫。這樣的轉變非常相似於華夏文明的轉變。
文明的價值的摧毀與華夏落後的根本原因,蒙古統治對於華夏最大的損害並不在於經濟的破壞,畢竟經濟那玩意破壞歷朝歷代都有,破壞了再恢復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對於文明價值的摧殘,後世朱元璋雖是漢人出身,但由於受蒙古人價值的影響,導致所建立起來的文明也是相當畸形的。
原本的儒家價值觀在蒙元將近一個世紀的統治之後的分裂解體蛻變,發生了原本意想不到變化,也是導致其後華夏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
中國經過元代蒙古人的大屠殺後,文化中對人命的價值的重視降低。生存成為最為重要的事情,原來的文明價值觀念被忽視,內耗加劇,於是社會矛盾變得尖銳,而文明發展也變得緩慢停滯。
比如河南歷史上屬於人文薈萃之地,文明的起始,號稱炎黃聖地,可是河南長期處於文明中心地帶,受破壞最大,在大規模殺戮之後倖存者開始懷疑原有的文明價值,結果整個社會文明水準大大下降,哪怕河南人便成為各地受嘲笑的物件。
這已經不得不說是整個華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