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都有一定的計較和衡量,而這種最高權力爭鬥的事情,古往今來歷來就是讓人趨之若鶩的也是通往斷頭臺的“捷徑”。
因為劉宏死的實在是太過突然了,讓所有人都還無準備,而且偏偏他生前還沒有定立太子,這個繼承人的位子懸而未決,儘管他的繼承人沒有意外的話也就是在兩個皇子劉辯和劉協之間產生,甚至更沒有意外的話也就是落到了嫡長子劉辯頭上,但也使得如今洛陽撲朔mí離的局勢多了幾分變數。
其實在大漢新君之位的問題上,真實情況還要遠比凌巴想象的還要糾結。
首先基本上如同歷史上那般,就目前的情況來講,現在兩個皇子之間,按照實力對比來說,則明顯是大皇子劉辯掌握著更大的優勢,大將軍何進是他的親舅舅這個絕對忠誠的臂助就不用說了,朝野內外的許多大臣也都表示了對他的支援,即便是在教授的時候對靈xìng十足的劉協更加喜愛的蔡邕,也在這種事情上最終選擇了站在何進一邊,用他的解釋就是,“二皇子雖然早慧,但畢竟年紀太小,誰也不能夠保證將來會有什麼變化;而大皇子或許不如二皇子聰慧,但他很沉穩,在當前這種局面之下,為大局與社稷穩定考慮,這種xìng格顯然更適合,況且更重要的還是大皇子嫡長子身份,這是不容挑戰的祖制,在大皇子和皇后等人並沒有明顯會影響到繼承人身份的行為的前提下,只有這個選擇。”
凌巴很清楚,蔡邕也等於說出了大部分大臣的心聲,朝廷裡面,文官中三公九卿基本都保持了一致的態度,劉辯的聲望之高令人乍舌,儘管凌巴知道這更多來源於祖制以及他嫡長子的名頭,換做劉協是嫡長子的話,也未嘗不會是這樣。
在封建王朝裡面,所謂祖制這東西,對於後代的影響實在是太過重大了,別說是這些大臣了,就算是在位的九五之尊皇帝,很多時候也要有許多的顧忌。
“祖宗禮法大於天”,這是自古傳承下來的,所以很多時候說“百善孝為先”,而遵循祖制,就是皇家對於孝道一個最明顯的傳承,當然也未必不會出現那種違背祖制的情況,但那都是特殊情況,而且除非是例外到不能再例外,還包括一些運氣因素,否則當事人往往結果不會好到哪裡去。
文官一個祖制基本解決了所有問題,在這一點上大部分人都達成了共識,至於武將中,他們聰明的大多選擇保持沉默,包括現在的凌巴也一樣,至於那些跟隨著凌巴的更是如此了;不聰明的或者是鐵了心要跟著大將軍何進的,自然極為活躍,他們巴不得搞出些動靜來,這些可都是閒不住的主兒,而且這股勢力雖然不算太大,也不容小視,尤其是在凌巴手中目前並沒有佔據太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雖然已經得到了彭悳的訊息,不意味著現在就可以開始聯絡,高覽更多是他表明自己忠心的手段而已,畢竟隔了這麼久了,很容易產生隔閡和矛盾,凌巴對此也很瞭解並且體諒。
至於手下直系所屬的“狼牙軍”,戰力上是很強,而且也一直就呆在洛陽城裡,在郊區附近安營紮寨,但在人數上卻根本不會佔據優勢,而同樣經過了戰爭錘鍊的禁衛軍和羽林軍還有其他幾個西園八校尉手下兵馬都不是好相與的,這些都可能成為敵人,一旦jiāo手起來可能反而處於下風,到時候問題可就不好解決了。
更何況在凌巴心裡始終覺得,如果能夠不用暴力解決的,還是儘量溫和些的好。
只是不等凌巴多做準備和反應,在隨後,一場名義上在何皇后主持下、實際上由何進等人cào控的朝會也就理所當然便這麼展開了,而在這朝會之上唯一的孩子,正坐在那龍椅上,旁邊則是現場惟一一個nv人,似乎也讓這場朝會反而變得有趣了起來。
在看到只有劉辯一個人出現在何皇后身邊的時候,而且竟然還是直接坐在龍椅上的時候,凌巴心裡面已經大概有了計較,儘管心裡微微有些慍怒,但他很清醒,他知道這很顯然都是何進的安排了,那麼要向指望他會公平地將劉協也帶出來顯然不那麼現實,況且這場朝會是什麼議題什麼目的光光看看周圍就已經一目瞭然了,三公的太尉楊彪、司徒王允和司空袁逢都在場,當然依次排在文官那一列,而武將這一列因為何進此時就在上面,便由緊隨其後的車騎將軍凌巴站在首位;而後袁紹、袁術、劉備、曹cào、荀彧等一個人等皆有列位。
事前並沒有收到訊息並沒有做準備的凌巴,對此卻也不覺得突然,他本應該料想得到的,只是或許本能地對何進的忽視,沒有想到他真的能夠下定決心而且這麼快,即便他身邊那麼多人幫助。
而且凌巴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