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讓他鬆了一口氣。
“主啊,讓那些異教徒自相殘殺吧”
這會克羅伯已經將能否保全荷蘭對“蘭芳大統國”全部的希望放到了日俄媾和停戰後,日本收拾中國人上,或許這是唯一的辦法,英、美、法三國是會支援荷蘭,但他們絕不會為了荷蘭向中國宣戰,而且中國人這種無賴式的在東印度待著,無論是對他還是對海軍的壓力都絕非外界所能料想的,甚至於就連本土也能體會到這個壓力,本土的一些報紙甚至開始討論21年前總督府入侵“蘭芳”是否合法,那並沒有得到本土的授權,甚至在法律上,東印度總督府都未擁有對蘭芳的統治權,畢竟直到現在都未直接吞併。
“那裡可是有一座金礦啊”
心想著的蘭芳的砂金礦,克羅伯依舊在心裡祈禱著最好中國艦隊返航的時候,遭遇什麼風暴或是被日軍伏擊,甚至被俄軍誤擊的事情來。
“願上帝保佑你的子民,懲罰那些異教徒吧”
在克羅伯的祈禱之中,遠在泗水的以“鎮海號”為的艦隊分批朝著國內駛去。
第92章 祈禱(求月票!求定閱!)
“帝國建始元年,即在亞洲捲起了戰爭的風暴”
炎黃46o3年,對於任何一箇中國人來說,都是銘心刻骨的一年,這一年,正月十四日,帝國建始,這一年,面對國家的尊嚴,這個曾被異族奴役達26o年之久,異族的愚民政策的統治下,早已經是虛弱不堪的國家,仍然選擇用戰爭維持國家的尊嚴。
面對東北jiao戰的日俄兩國,面對國家尊嚴遭受踐踏的一幕,除去戰爭之外,中國別無選擇,可是面對擊敗了歐洲傳統列強俄羅斯的日本,這個可以說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十年前被日本擊敗,被列強視為魚rou的中國,有可能挑戰他嗎?
可被外界視為弱者的中國卻主動起了挑戰,在戰場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懷疑這或許又將是一次“庚子年的瘋狂”,可不顧一切的衝過去一打,居然屢戰屢勝,一下子,突然的勝利,讓這個飽償對外戰爭失敗的國家變得忘乎所以了,中國人第一次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國民的亢奮。
怎麼不是這樣呢?
中國人在中華帝國之前,從未來有過“國民”的體驗,生活在毫無國家的概念的時代,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頂多是家庭的一員、家族的一份子,直到光復期間的“民族主義”灌輸,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擁有了“民族”、“國家”,這一現代觀念。
而中華帝國政fǔ為了給中國人灌輸國家和國民的觀念可謂是煞費苦心,對於政fǔ而言,政fǔ需要愛國的、忠誠的、並願意為國付出的“國家公民”,先有國家再有公民,國為根,民為本。
而對於皇帝本人而言,他所希望培養出的是——“皇帝陛下的臣民”,這一觀念相比於執政fǔ時期提出“國家公民”更容易被人理解,被民眾接受,畢竟忠義觀念是中國人刻到骨子裡的傳統思想,相比於“國家公民”,“皇帝陛下的臣民”反倒更為民眾所接受。
滿清時代的屈辱賠款,讓“臣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國家恥辱”,而洋人的橫行,更讓他感覺到國家衰弱帶來的個人恥辱,而異族奴役26o年的屈辱歷史,更是讓他們明白,國家與個人的關係。
知恥近乎於勇,國家與個人的關係在無形之中,透過民族主義的宣傳得到了一種平衡。而來自戰場上的屢戰屢勝使得“皇帝陛下的臣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國家的榮耀,戰爭的勝利帶來的興奮,又讓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國家和國民到底是什麼概念。
也正是那“人頭一兩”的賠款之恥,支撐著這支年青的有些出奇的軍隊不斷戰鬥下去的意志,得益於迫擊炮、輕重機槍的大量應用,擁有過這個時代任何一支軍隊火力的近衛軍,奇蹟般的奪取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前恥的警示、勝利的鼓動,正是這支軍隊戰鬥下去的最根本的支撐,對於一支剛剛被灌輸了民族主義思想的軍隊來說,這已經實屬不易了。
在平壤,瀰漫數日的硝煙終於散去了,硝煙散去、槍聲平息,只留下一地的彈坑、戰壕以及被血染紅的土地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生過的一切。
撤退的命令來得十分突然。昨天師參謀部剛剛下達了修築第二道防禦工事的命令,在彈yao不足的時候,必須要構建起第二道防線,從而達到以複雜防線體系補充火力的目的,甚至於師輜重兵們,繼續拆著朝鮮人的房屋,紮起了木筏,以便在夜晚的掩護下,渡過大同江,從江對岸到到補給,但是現在撤退的命令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