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1部分

“你怎麼了?”丘博夫問。

“我的腿”列瓦紹夫痛苦地哼哼著。

“撤退,撤退!帶上傷員,跟著我!”丘博夫大聲喊道。保護的物件都跑了,在這兒等死幹嘛?丘博夫拉起了列瓦紹夫,蹲下去讓他趴在自己背上,帶著他的部下拐進了一條小巷,隱沒在了黑暗中。

七月事變被臨時政府定性為布林什維克策動的叛亂。忠於臨時政府和中立的部隊出面平息了騷亂,烏里揚諾夫、托洛斯基、約瑟夫、莫洛托夫、季諾維耶夫等領袖再次逃亡,布林什維克與臨時政府徹底決裂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布林什維克完蛋了,他們被逐出了彼得堡,首都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了。(未完待續)

。。。

。。。

。。。

第十六節北京會議

謎團重重的七月事件雖然被平息,但彰示了臨時政府對局勢掌控力之弱。在尼韋勒攻勢依舊失敗後苦撐局勢以待美軍抵歐的英法兩國擔心起了俄國。

作戰三年,西線抗擊德軍的主力無疑是法軍,儘管英國逐步加大了其陸軍的投入,在某些戰場和戰役中充當了主力,但法軍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尼韋勒攻勢後,法軍出現了不穩定的苗頭,一些團隊公開抗命,拒絕執行作戰任務,喊出拒絕戰爭,要求停戰的口號,令英法兩國大為驚恐。新任法軍總司令貝當將軍不得不採取鐵腕政策,抓捕、處決了上百名軍官,總算控制了形勢。但軍隊高層承認,戰爭的潛力已被耗幹,完全有先於德國倒下去的情勢出現。法國總人口遠遠少於德國,就人力資源一項,法國就遠遜對手,而英法在西線的戰損比一直高於德軍,使得法軍已經呈現“撐不下去”的苗頭了。

好在美國參戰了。

在七月事件爆發後,英法美意四國在倫敦召開了研討會,重點討論了俄國問題。根據各方面的情報匯總,俄國局勢相當危險,俄軍厭戰情緒日趨嚴重,現在別說進攻了,能夠保持戰線穩定就謝天謝地了。但美國重整軍備需要時間,代表威爾遜總統參加會議的國務卿藍辛說,美軍第一支部隊投放法國的時間不會早於11月,受限於海運問題,美軍集結至足以打破西歐戰略均勢就更久了。恐怕要等到1918年了。就算美軍從11月起每月投放十萬人馬(這個速度已經很驚人了特別在未肅清德國潛艇的威脅下),也要在明年春季結束後才能集結起一支承擔戰役規模的大軍。

英法的軍事領袖們私下對美軍的戰鬥力極為懷疑,一個自南北戰爭後承平數十年的國家,倉促動員起來的軍隊能不能打仗真是一個大問號。不過,按照美國的計劃,將要動員300萬以上的大軍,就算這支部隊戰鬥力孱弱,光靠人數也把德國人嚇死了。

時間在協約國一方。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就在於平穩熬過這幾個月。前提是俄國戰線不能出大問題,如果發生俄國退出戰爭的情況,上百萬德軍調回西歐。完全有可能在美軍到來前翻盤。

但德國人肯定不會睡覺。他們一樣會意識到時間這個因素對他們是不利的。在美軍大批抵西歐之前,德國人一定會做點什麼,不然他們就徹底完蛋了。他們一定會進攻,謀求逼迫協約國停戰的資本。向哪裡進攻?義大利戰線是不必考慮的。哪裡主要是奧地利人。奧匈帝國已極度虛弱。沒有力量發動決定性的進攻,而且,即使逼迫義大利投降。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同盟國要想取勝,必須讓英法屈服,但目前情況下,以德國在西線的兵力是不能達成這個目的的。根據統計,德軍在西線與英法聯軍的兵力對比是二比三,他們沒有那個實力。但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德國解決東線問題。那樣的話,德國從兵力到武器就可以壓倒英法,從而在美軍加入前結束戰爭。

俄軍雖然從開戰以來敗多勝少,損失了至少三百萬軍隊,但依仗其遼闊的縱深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使得德軍不可能徹底擊敗俄國。但羅曼諾夫王朝的迅速垮臺及俄國政局的連續動盪帶來了變數,俄國的某些政治派別公然打出了退出戰爭的口號,使得英法極為擔心。

二月革命是英法美樂於看到的,羅曼諾夫王朝的垮臺也符合英法美的政治標準。他們將針對德奧的戰爭宣傳為民主對**的正義之戰,但這個宣傳有個破綻,那就是俄國。誰也不能說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下的俄國是民主國家。所以,俄國臨時政府一成立,英法美等國立即予以承認。但彼得堡七月事件的發生就不是協約國願意看到的了,所以才有倫敦會議的召開。

倫敦會議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俄國,結論是必須讓俄國挺住。加大對俄國的援助是題中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