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步騎兩用的阿拉伯彎刀在中國享有盛名,唐朝詩人杜甫在《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裡面稱讚阿拉伯刀“吁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

阿拉伯彎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真正的阿拉伯彎刀都是取印度烏茲鐵礦所鑄,有獨特的冶煉花紋,十分鋒利。在中世紀,印度出產的一種叫烏茲鋼錠是製作刀劍的頂級用鋼,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進口大量的鋼錠用於武器製造。這種鋼也叫大馬士革鋼,也就是鑄造型花紋鋼,這種鋼在鑄造成刀劍時,表面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紋……穆罕默德紋,區別於摺疊鍛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紋鋼(包括中國劍、馬來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紋鋼(日本刀),當然,幾乎所有古代的花紋鋼都是用來製作武器的,因為花紋能夠使刀刃形成肉眼無法分辨的鋸齒,使得刀劍更加鋒利。

它前端弧度很大,後端是直的。作戰時以前部弧形破甲,威力幾乎和大斧接近,因其刀刃接觸鎧甲時,彎刀接觸面小,容易砍入,尤其是侵入鎧甲後,彎刀刃與鎧甲近於垂直,能夠繼續破入,而直刀與鎧甲交角小,阻力要大很多。宿營時用前部弧形的後端反曲砍柴或砍樹,也勝過直刀。

關於斬狼之人的身高:過去的尺和現在的尺長度不太一樣。我查到了兩種換算表,第一種: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時,一尺約23。1cm;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三國,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約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和現在已經差不太多了);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這表格看著挺精確可信,可當我想到水滸中著名的黑矮子宋江還有六尺的身高,就猶豫了……六尺,按這個表格換算過來已經1米9了,這都算矮子,那高個子的究竟多高啊= =

還有另外一種換算表:

最初在殷商時期,那時的“一尺”很短,還不到16厘米,接近現在的半市尺。

周朝人以手腕到胳膊肘關節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前臂長度)作為一“尺”。這也可以解釋,前臂的兩根骨頭,有一根叫做“尺骨”。然而,人的個子有大小,前臂的長度自然也不一樣。所以“周尺”其實是沒有統一標準的。目前一般認為西周的1尺為20厘米左右。

到了東周以後,諸侯割據,長度單位也就更加混亂。從現在出土的文物和資料來看,整個東周時期,各國尺度分歧嚴重。有的地方(如齊國)還在沿用 16厘米的殷商尺,中原地區大多數國家則是以約23。1厘米的為一尺。西邊的秦國最初使用的尺有27。7厘米,在商鞅變法後,改用中原地區的尺,即一尺約長23。1厘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定位“一尺”的標準,沿用秦商鞅規定的23。1厘米左右,並頒行天下。從此中國有了全境統一的“尺”。

以後隨著朝代更替,“一尺”的長度也在不斷變化。例如東漢時候,一尺為23。3厘米。晉朝為24。2厘米。唐朝分大尺、小尺,大尺約30厘米,小尺約24厘米多。宋朝一尺為31。1厘米,元朝為37。4厘米。

到了明清時期,還同時具有營造尺、量地尺、裁衣尺三種尺寸單位,營造尺最小(將近32厘米),裁衣尺最大(34…35厘米)。

新中國建立以後,與國際接軌,正式規定1市尺為1/3公尺,即約33。3厘米。這就是我們如今使用的“尺”。

照這個表格中的31。1厘米一尺算下來,宋江那6尺身高也有1米86了,那些個身高頂丈的……= =

我瞪著這倆換算表看了半天,最後一咬牙一跺腳,決定按照唐朝大尺的標準,即一尺=30厘米計算咱家人物的身高,定成了約莫七尺,也就是2米左右,很高大威猛吧T T

關於鯨油:那啥,其實這就是長明燈的材料。據說春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捕獵鯨魚了,鯨油一直用來照明,後來還在工業上有許多應用,現在禁止捕獵鯨魚,鯨油才漸漸退出工業舞臺。我也不知道這東西拿來養護刀劍是不是比牛油更好,找不到相關資料,但鯨油這玩意,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容易搞到手,總比牛油金貴點吧……就被我拿來yy了。至於羊油,本來在西北是拿來吃的,味甘、性溫、無毒,有補虛、潤燥、祛風、化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虛勞、消瘦、肌膚枯憔、久痢、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