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皇牽�
當他終於衝入告急的中軍,李烈已經死在了那裡。他渾身插滿了斷箭,卻倚在一棵樹上沒有倒下去。原來晉軍力挽狂瀾不成,便轉向插著帥旗的中軍,集中三分之一的兵力對中軍發起了猛攻,而李烈最終戰死。
一剎那,阮汗青感到兩股熱熱的液體順著臉頰淌下,李烈是他的戰友,是他的兄弟,亦是他的老師。雖然兩人相處不久,卻極為投緣,談起用兵之道兩人常常是打得火熱、難分難解。雖然他看過很多兵書,但打仗依舊是一個朦朧的概念,若無人指引唯能紙上談兵,可說李烈是將他帶入軍事的啟蒙人,而且還為了他殺掉了身邊最親近的侍衛,寧願受到良心的譴責,也要守住他的秘密。
想到這,胸腔燃起一股悲愴的怒火,為了報答他的恩情,今日自己不能夠敗在這裡!否則他如何向黃泉之下的他交代?絕不能讓他含恨九泉!我要為他報仇!!
晉軍怎麼也想不通,李烈一死魏軍該軍心渙散才是,然而卻越發勇猛,幾乎以一擋十,本來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晉軍要略多上一些,但如此一來,反而呈不敵之勢,晉軍的將領不禁再度陷入沈思:擒賊先擒王,殺死李烈,難道我又錯了不成?
不,他沒有錯,只是戰場上沒有常規可講,也就是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如果一個將軍墨守陳規,他很快將不再是將軍,而是一個敗將、甚至一縷亡魂。
李烈剛死的時候,魏軍的確面臨崩潰,畢竟李烈對他們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是他們的信仰和希望,可李烈一死他們的信心便崩塌了,然而在這個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有人站了出來悲慟地狂吼了一聲:“為李將軍報仇!!”接著當場斬下一個敵人的頭顱!魏國計程車兵皆被這個人的怒吼所感染,一聲怒吼變成了千萬聲怒吼,很快此起彼伏的怒吼聲傳遍軍中,幾乎每個人的手裡都提著幾個血淋漓的頭顱。
在這樣可怕計程車氣之下,晉軍豈有不敗之理?!魏軍撲上來,不做其他,只將刀鋒朝敵人頸項招呼。晉軍嚇破了膽,幾乎是落荒而逃,半途又遭遇攔追堵截,叫苦不迭,一來二去,兵力便所剩無幾了。
要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光憑士氣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一個人接替李烈主持大局,而餘先鋒呼籲大家替先烈報仇,殺敵又是最狂的一個,在這種即將暴走的狀態下還能指揮軍隊圍堵逃兵,最後又帶領五百輕騎一路追殺過去,種種無不昭示著他接掌兵符乃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魏帝最近被吵得頭疼。
先是天邊出現異象,據說是凶兆,頻頻有人暗示是天子做了違背天意的事,後來皇後宮中的大樹被雷劈倒,便被那些好事之徒斷定跟皇帝和皇後有關,既然跟兩人有關,不外乎他們的兩個兒子。
本來好好的,但那天早朝,突然有人站出來彈劾他立太子沒立長子的陳年舊事,明兒自小就聰明,又深得他喜愛,況且兩者皆由皇後所出,立誰不是一樣?儘管他如此表示,群臣卻堅決不依,說什麼“自古以來,立幼不立長,天下必大亂”,差點把他氣死。問太尉,太尉大有從善如流之意,不過話倒是說得委婉動聽:“其實微臣跟皇上一樣溺愛著小兒,但是這些文臣是讀聖賢書長大的,他們跟我這個武將不一樣,只認死理。雖然他們迂腐固執,讓陛下常常不愉快,但他們也是為了國家,如果沒有他們抱誠守真的直諫魏國會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嗎?皇上,臣看,不如就依了他們吧。”
老李同學炮灰了~~~~~~~~青青熬出頭了~~~~~~~~~~~.呃呃~~~~~~~~~~~~~~~
(宮廷調教生子)76
儘管太尉的回答天衣無縫,魏帝還是起了疑心。
畢竟這幾年,他說話從沒如此圓滑過,向來都是據理力爭,甚至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意味,今個兒卻斯斯文文的,顯得寬厚和氣,這就不得不令人懷疑了。
皇帝正思索這個問題,就有人進來密報阮汗青的事。他聽後大怒,當場就掀翻了桌子,劉公公正好進來,若是平時,他會毫不猶豫地上前打個圓場,可他從未見過主子像今日這般火冒三丈,也就不敢多嘴了,只跟那些下人一樣乖乖地站在一邊,恭恭敬敬小心翼翼。
待他發洩完了,已是滿目狼藉,劉公公這才朝身邊的人招了招手,意思是你們都下去吧!而魏帝餘怒未消,在地毯上跺來跺去,嘴裡咬牙切齒:“敢動朕的人,簡直豈有此理!”
劉太監裝作沒聽見,只專心泡茶,端上茶請主子坐下,給皇帝捶背的時候不經意似地問:“陛下,怎麼生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