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幹的升遷到閒職,有錯的或謫或貶。
第二頁,則是煜德的親信。煜德是皇后的孩子……皇后的父兄都是朝中有頭有臉的人物,朋黨眾多,這些,朕也可幫你料理……
這第三頁的人,可都是枝枝節節跟煜德有利益關聯的臣子,這些人在你即位後必當心有不甘,興風作浪。好在這些人官位中下,但若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力量卻也不可小覷。這名單上人物甚多,你登基之後要慢慢處理,小心瓦解他們的力量。
這第四頁,就是一些泥古不化,自認戇直的諫臣。他們定會反我棄長立幼,日日滿口綱常禮法,動輒以死相逼。這些人的話,到時候我聽聽,你聽聽即可,不必當真。鬧得僵了,就升他們官,贊其忠義,攬一個聖明君主之名……至於他們的建議,不聽也罷。”
李煜天聽著聽著,臉上遽然色變,下跪叩首:“兒臣無才無德,恐不能擔當大任。況且父皇正值壯年,兒臣又怎能……”
李承盛眉眼間也流露出傷心之色,緩緩道:“朕的身體,朕清楚……朕的病,藥石無靈,朕沒有幾個月的日子了。只盼你能負大任,承大統,興我越朝……
若是蠻夷犯境,就叫雲琛幫你。你們兩個從小就情同手足,他輔佐你,我也放心。”
李煜德熱淚盈眶叩首:“謝父皇……”
李承盛點頭,“小天乖……下去吧。”
第二日上朝,李煜天即頒佈聖令,次子李煜天,寬厚仁德,體恤臣民,聰敏善思,英武果敢,繼承大統乃天命所歸,立為太子,望朕百年之後興盛越朝,以慰朕心。一月之後,進行太子加冕大典。
聖旨一下,朝中立馬炸開了鍋。諫臣紛紛上書,稱廢長立幼乃禮法不容,況且大皇子又乃皇后嫡出,二皇子的生母是後宮宮女,出身低微,大皇子德行又無不當之處,理應立長。朝中多數大臣又是大皇子一派,紛紛上奏章附和諫臣之言。
一時之間朝中動盪不安。可皇后此時卻做了一件讓朝廷上下驚歎的事——皇后上表皇帝,稱自己罪孽深重,教子無方,所生大皇子才德均不及二皇子,立二皇子是大勢所趨。自己雖然教子無方,但是仍然能將二皇子視如己出,請皇上寬心。
此舉一出,倒令諫言去了大半。皇子親母尚且說自己兒子才德不及二皇子,旁人又豈能置喙?
上表之後,皇后又宣李煜德進宮。出宮之後,據傳李煜德面色陰沉,一言不發。但事隔三日,李煜德又上書皇帝,稱自己能力,魄力均不及皇弟,甘願輔佐皇弟治理天下,自己若繼承大統,有虧德行。一來二往,越明帝將諫言流言都消除得乾乾淨淨。
李煜天按兵不動,聽得朝中幾日的跌宕起伏,滿城風雨,只是一笑。白力在旁自言自語:“這一系列變故,著實奇怪……”
李煜天粲然一笑:“現在,總算是定下來了。”
白力道:“定是主子有洪福,不過,這之中卻也有云王爺的力量……”
李煜天眉尖一蹙,沉默半晌,吞吞吐吐道:“你替我準備一份厚禮送他……順便,謝謝他。”
作者有話要說:羅生門。。。
沒一個說對的。。。= =
4
4、醉歌舞儲君思年少 觀銀燭勝王訴衷情 。。。
一月之後,李煜天被加封太子。
李煜天看著眼前的場景,無聲地冷笑。一月之前,他回來時,門庭冷落;而今日,加封太子,群臣道賀,鶯歌燕舞,晚宴上,眾人推杯換盞,熱鬧非凡。
他不知……已等了多少年。
他自幼就是出身貧賤,母親是與明帝春風一度的宮女,生下他就力竭而死。沒有勢力,沒有背景,所以沒有人尊重。哪怕就是宮裡的侍從,當著他的面恭敬有加,背後卻總以鄙夷的眼光瞧他。彷彿整個皇族,都是大紅袍上描金的絲線,而他只不過是不小心沾在袍子上的泥點,天生本就該是讓人踐踏的。
好在天可憐見,明帝總是疼他的。而那被他成為“皇兄”,“哥哥”的人,走到哪裡都是光芒萬丈,前呼後擁。可是,雖是同父異母的血親,也從來對他不屑一顧。
真正對他如兄弟一樣好的,也許是他吧……
明帝每一次去雲家,總是帶著他。他記得第一次見那個溫潤如玉的人,兩個人都只有六歲。君臣之禮行過後,明帝居然要他叫那個穿著白衣服的小子“哥哥”,他抬頭看著他,覺得很是奇怪。雲易低聲囑咐自己的兒子不可造次,要稱他為“二皇子”。
他確實也更像哥哥。六七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