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角的豁口處是曲江,大慈恩寺的大雁塔立在那裡異常引人注目;東側的複壁中是夾城,直通大明宮與興慶宮。
再往北便是樂遊原,這裡地勢高聳,景色亦十分宜人,與曲江交相輝映。
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亦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都城。一百多萬的人口,八十四萬平方公里的佔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裡。
從波斯、大食和天竺來的商人在這裡經商,安家落戶,沒有人驅逐他們,一視同仁;從日本、新羅與高昌來的留學生可以入國學學習,無所保留的向他們授習古今之制度與文化。
歸附的異族,酒肆的胡姬,騎馬著胡服英姿颯爽的少女,在酒宴上跳舞的賓客主人,生活雖然奔放,卻不頹廢……
這或許不是最好的時代,但卻是最自信的時代。
因為自信,所以寬容。
所以才能以海納百川的氣度,迎萬國來朝之賓客。
日漸黃昏,夕陽給這座銀裝素裹的城市鍍上一層淡淡的橘紅。
李承勳轉頭看著雲陽,剛巧雲陽也轉過來看他。透過十二玉冕旒,李承勳看到雲陽眼中自己倒影,他有些不好意思低頭淺笑,手卻被雲陽握的更緊。
屬於睿宗皇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盛世的帷幕正在緩緩拉開……
(全文終)
作者有話要說:
附圖:新雪大明宮
後記
於是本文就這麼順利的完結了,首先提醒後面還有兩篇番外請不要輕易走開哦……
在《代嫁》完結的一年多之後,我終於把阿勳的故事寫完了,依舊是這樣一個寒冷孤寂的夜晚,我在默默的寫些廢話。
故事的背景依舊是在架空的唐朝,文化、制度、疆域等都是唐朝的,只有故事和人物是虛構的。想把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氣象展現給大家的心情依舊,不知道大家可否感受到了呢?
盛唐遺韻是我構思的一個很宏大的系列,開元篇是主篇,而阿勳就是開元篇的主角。《代嫁》和《東宮》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代嫁可能更像一個番外的東西。
這部小說到底講的是什麼呢?我想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論一個皇帝的成長曆程”。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成熟的故事。
從七歲到二十歲,十三年的時間,從一個不被人關注的有些自閉症的皇子,最終成為一個被人寄予厚望的皇帝。
都說皇帝是危險的職業,其實太子才更加危險。縱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倒黴的太子可不比皇帝少,就連在大唐都能抓出一大堆。
太子是個很難做的職業!
阿勳在這個位子上更是不容易。
阿勳的生母是個出身低微的宮人,在看中出身的大唐,阿勳這輩子本可能就是碌碌無為,而他自己似乎也沒有想過改變這些。可是他遇到了雲陽,在一年後又失去了他;後來他又遇到了裴後,為了能找回雲陽,阿勳答應裴後去做太子。
這就是阿勳做太子的最初動機,很單純又很傻。
阿勳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從剛開始就能看出來,裴後給他講棋,他聽得雲裡霧裡;讀書習字也只能說是才智平平,與江陵王一比就相形見絀了。
但阿勳是個很認真很用功的孩子,裴後讓他學什麼,他都努力的學,比別人多下功夫,比別人能吃苦,趴在地上練字,生病了還在背書,這些我都寫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
可以說阿勳後來這麼見多識廣,博聞強識,不是他有多聰明,而是靠著自己後天的努力,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比如在最後驪山狩獵遇難,阿勳很快反應過來是“美馬計”,這就是反應阿勳知道的很多,很博學。
在做人方面呢,在對待睿宗皇帝和裴後方面,阿勳是個很孝順的孩子。就算睿宗皇帝糊里糊塗,險些害死了阿勳,但阿勳一直對睿宗皇帝很孝順;對待裴後更是如此,就算後來知道裴後做的那些事,李承勳也在矛盾中最終沒有與裴後起爭執。
阿勳還是個很溫柔的孩子,第一次遇到裴後時給裴後折花;安慰想母妃的江陵王;安慰霓裳,崔十三娘,還有對素不相識的小丫頭燕雀……阿勳一直都很有禮貌,很善良,很溫柔……
阿勳還很謙虛好學,跟裴後學,陸九齡學,跟張相學,到最後還願意跟劉毅一起學權謀之道。這種“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真的很難得。
說阿勳謙虛,是阿勳很能聽下去別人的意見。在平亂的時候,阿勳知人善任,從不會任意而